良渚古城防洪坝是世界重大的科技考古发现

15.03.2016  13:12

    在论证会上,专业研究者给出的评价非常高

    专家确证:已进入王国阶段的良渚社会可与同时期世界文明媲美

    良渚人这盘棋下得很大。

    100多平方公里的水利工程,大约相当于15个西湖。如此高坝、低坝的严密设计,如何控水、如何运输,这是城市规划,你能感受到它背后的设计者、领头人,需要多么强大的组织能力才能完成,他可能就是良渚的大禹。

    “一种文明有多高级,很大程度是看水管理体系的范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说。

    在论证会上,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这样说:“100多平方公里的水利工程,在世界范围看,也不多见。海昏侯墓很重要,但我们这个比它更重大,不光具有历史意义,也是世界重大的科技发现。

    专家们建议:尽快把水利系统列入良渚遗址保护范围,并纳入良渚古城申遗价值研究范围。

    坝体剖面底部为草裹泥堆筑。

    草裹泥堆筑剖面可清晰看到混杂其中的草茎草叶。

    模仿良渚人治水

    大禹成功,老爸失败

    看到良渚人治水的聪明才智,昨天之前还是治水第一人的大禹先生,服不服气?

    中国水利史,是从大禹和他老爸鲧开始讲的,距今4100年到4000年。而良渚文化则是距今5300-4500年左右。所以,可以想象:大禹也曾经吸取了良渚人的治水经验。

    “良渚人的治水经验,应该在治水传说系统中留有痕迹。”王宁远说,比如体现在鲧和水神共工的治水上面。

    不过,这两个人居然都失败了。

    《国语·周语》里有句话:“昔共工弃此道也,虞于湛乐,淫失其身,欲壅防百川,堕高堙庳,以害天下。”而“壅防百川,堕高堙庳”,这八个字就是失败原因。

    “从良渚古城的水坝系统看,山谷间的多条高坝,为单纯的截水坝,南部的低坝也以把西北山地的来水留在洼地内为设计目标,这就是‘壅防’。而良渚时期人工搭的土台,也就是良渚人的房子,基本上都建在沼泽之内,就是‘堙庳’了。”王宁远说。

    这是为什么?因为不懂变通啊。

    王宁远说,大禹时代,当时的洪水并非局部气候灾害引起,而是由于全球性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平原河道出水不畅,形成逆流。所以,良渚人在沼泽平原上摸索出来的这套治水系统,被鲧照搬到没有海塘防护海拔较高的中原地区,根本就是无效劳动,当然“害天下”。而大禹采取了堵疏结合,就成功了。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马黎/文 吴煌/摄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