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自然:打造可复制的地质调查“皖江模式”

28.02.2017  16:35

  两年来,皖江经济带综合地质调查累计投入资金5.2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1.86亿元,省级财政3.4亿元,全面推进了能源、矿产资源、土地地球化学、水工环地质和矿山地质环境等综合地质调查,取得了初步成效和一批阶段性成果。这是记者从2月27日在安徽合肥召开“皖江经济带综合地质调查第一次联席会议暨成果交流会”上获悉的。

  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党组书记钟自然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要着力做好需求对接、项目对接和成果对接;要突出重点,尽快形成一批突破性成果;要多方联动,共同打造地质调查“皖江模式”。

  钟自然表示,要聚焦皖江能源结构调整,大力推进非常规清洁能源调查评价及勘查。要在服务土地和农业供给侧改革上发力。要围绕支撑皖江产业布局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监测预警试点,拓展更多门类自然资源的综合调查,支撑服务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要在深部矿产资源探测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领域形成“皖江示范”。

  钟自然指出,要坚持行政协调与业务推进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中央与地方协调联动的“联席会商”机制。加强统筹、合作和交流,谋求皖江经济带更多领域、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沟通协调和资源信息共享,共同打造可复制推广的地质调查“皖江模式”,为构建新型的国家公益性地质工作体系提供宝贵经验。

  安徽省副省长张曙光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皖江9市政府要切实承担皖江经济带综合地质调查工作的主体责任,建立项目需求反馈、项目立项合作、共同实施推进、项目成果共享等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皖江经济带综合地质调查成果的最大效益。安徽省有关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健全完善激励机制,强化人才保障,加强项目监管,提升项目实施水平,确保综合地质调查项目按时保质完成。

  记者了解到,皖江经济带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战略支点。为更好地支撑服务国务院批复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设,做好皖江经济带综合地质调查工作,2015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签署“皖江经济带综合地质调查”合作协议。2015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会同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及相关地勘单位共同编制了《皖江经济带综合地质调查实施方案》,实现了中央与地方公益地质调查的无缝对接和有机融合。

  会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研主持。会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昆向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孙爱民赠送了皖江经济带综合地质调查成果数据包。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赵振华宣布了皖江经济带综合地质调查联席会议成员名单、联席会议职责。中国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总工室主任徐学义发布了《支撑服务皖江经济带发展地质调查报告》。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常印佛,国土资源部有关司局负责人,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部室和局属单位负责人,安徽省(市)国土资源厅(局)及地勘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徽省发改委、科技厅、财政厅、环保厅、住建厅、交通厅、农委等部门和皖江九市政府负责人等约180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