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年了 终于有了一本中国籍作家自己写的“南京大屠杀”纪实类作品

08.12.2014  00:59

作者 何建明

作者何建明笔下的纪实 给了更多视角去回顾这段历史

11月17日,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在自己博客上更新了一篇《我为什么要“十问国人”》的博文。没想到,随后引来了300多万人次的转发和阅读。这个数据让何建明惊讶不已,其实这篇文字来自他最新完成的作品《南京大屠杀全纪实》,已全文刊登在《人民文学》2014年第十二期。

本以为南京城以外的人不会太关注,原来还是有好多人铭记着这段国家的历史伤痛,这是个好事情。我觉得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在我看来,中国现在暴露出的许多复杂问题,包括国民素质的劣根性、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其实就是因为我们太不注意对这段血溅南京城的历史的重视,没有完整地记录下来,所以现在有些事令人头疼。历史虽然过去了,但我们必须学会从‘南京大屠杀’事件中吸取教训,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的根本。

昨天,由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推出的《南京大屠杀全纪实》,在南京召开新书发布会。 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而何建明的这本新书封面上就沉重地打上了“为第一个国家公祭日而作”。

为什么会写这本书? 这么重要的题材中国人就没有写过!

南京大屠杀全纪实》全书60万字,从开始创作到最后出版,何建明仅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我虽然对这段历史一直很关注,但很惭愧,此前并没有这个写作计划。”何建明透露,直到今年年初,他在南京遇到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

当朱成山告诉他,自1937年南京大屠杀事件爆发后,77年来还没有一个中国人真正全面写过一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作品时,何建明震惊了。“没人写过?怎么可能?我根本不信,这么个重要的题材我们中国人就没有写过?

为了印证朱馆长的话,何建明开始四处查阅,结果真的大吃一惊——这么多年来,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图书资料和研究成果虽然堆积如山,但有影响力的纪实文学作品只有两部:一部是25年前原南京军区作家徐志耕写的,另一部是美籍华裔女记者张纯如写的。前者是作者亲自走访了一批战争幸存者,留下了十分可贵的幸存者亲述;而张纯如则以外籍记者的身份,收集和整理了不少国外对当年南京大屠杀报道的资料,同时发现了《拉贝日记》。

令人遗憾的是,这些作品都视角单一或资料有限,揭示的背景和事实都不能全面。导致今天很多中国年轻人心中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还停留在《南京!南京!》和《金陵十三钗》的电影故事里,实在是匪夷所思。”何建明说。

前几天,何建明在北京一所中学讲课,谈到历史,他给孩子们提了个问题:“如果发生第二次南京大屠杀,你们中间谁能保证永远不出叛徒和汉奸?”结果,底下的中学生都鸦雀无声。

我之前也不会想到这样的问题,是写作《南京大屠杀纪实》才给了我这样的思考。这本书不仅仅是记忆历史,更多的是给未来的警示。我想让孩子们想一想,父母给你们提供最好的学习机会,穿最好的衣服,吃最好的饭,到了社会上,要这种,要那种,很少想到自己应该为这个社会做贡献。如果现在我们连这样的历史教育都缺失,国民将永远没有希望。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潘卓盈 南京报道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