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引领“中国制造”转型“中国智造” 分享 人民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从湖南长沙火车南站到黄花机场,中国首条中低速磁浮列车线路将于12月底试运行。这是中国首个具有自主产权的中低速磁浮轨道交通项目。
离长沙几十公里的株洲市中车株机公司车间,磁浮列车在这里生产组装。作为中国轨道交通领域的领军者,中车株机公司董事长周清和对于“创新”深有感触,他认为“技术可以引进,而创新力却需要自身着力去培育”。
在经济学家看来,近期中国提出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供给侧一个重要的要素正是“创新”,这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关键因子。
也是在中车株机公司,诞生了全球第一台超级电容储能车。这种新型电车通过碳纳米管进行物理储能,可实现100万次的快速充放电。
这一核心技术的研发过程,正是中国制造企业自主创新的体现。中车株机企业文化部部长韩军介绍说,超级电容储能车符合绿色智能的发展方向,但起初中国没有超级电容技术,而美国将其列为战略技术,引进的道路被堵死了。
在这种情况下,中车株机公司选择引入清华大学团队进行自主创新,最终成功研发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容量超级电容。
有数据显示,中国技术对外依存度高达50%以上,其中95%的高档数控系统、80%的芯片、几乎全部高档液压件、密封件和发动机都依靠进口。
业内人士表示,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过了技术的引进、消化吸引和再创新过程。过去中国可以靠“买图纸”“市场换技术”,现在后发赶超到了一定阶段,核心技术只能依靠自主创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说,不是所有企业都必须掌握核心技术、生产核心零部件,但是如果中国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做到掌握核心技术,那么中国就永远不是制造强国。
抢占技术高地,是中国这样的“制造大国”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等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特别提出要实现长期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在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创下2012年8月以来新低的背景下,高技术制造业逆势扩张,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
全球一体化时代,中国制造企业除了自主研发,还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技术布局。中联重科副总裁孙昌军说,中联重科在海外进行产业投资,瞄准的是技术“制高点”。近年来,中联重科相继并购意大利、德国、荷兰等国的企业和研究所,储备了一批世界顶端的技术以及成熟的研发人员。
湖南省经信委副主任殷林波透露,未来五年湖南省将围绕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优势整机产品,通过实施技术改造、对接合作等,带动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等环节提升与发展,完善重点产业基础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