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实验学校深化课改有新举措

11.05.2015  17:24
              最近,全杭城的中小学几乎都在学习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开辟拓展性课程,整合原有课程。而事实上,课程整合之后,不仅仅是上课时间长短的改变,更是涉及到知识如何学到位、学生如何评价,以及老师们如何设计教案等一箩筐的事情。 
                前不久,上城区小学语文作业改进展示活动在胜利实验学校顺利举行。也许,从语文作业设计上,也能“窥见”学校在新课改上的努力方向。 
                这所学校里的孩子,作业可以自己选择,课后练习不再是一本本的《作业本》《抄写本》《听写本》《单元练习》,而是由语文老师设计的一张张“学习单”,这些学习单,是老师们对众多作业的整合,也是基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设计的“任务单”,孩子再根据自己的能力有选择性地完成。 
                新课改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选择性”,正如校长张浩强说的:“尤其不要担心孩子不会选择,只有给了孩子选择的权利,他们才能在一点一滴的考验中,慢慢成长起来,真正学会选择。” 

                一张预学单 
                “诊断”学生掌握程度 
                “明天要上新课文,今天回家请同学们去预学一下。”这一句最平常不过的预学作业,读一遍课文,认几个生字,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或许还会尝试着做一做课后的练习题。这大概就是我们认为的“预学作业”,而这样的预学作业千篇一律,没有文体性,每篇课文的预学都是同样的内容步骤,孩子容易疲乏,甚至偷懒不去做。 
                在胜利小学的语文老师们看来,语文预学大有文章可以做。 
                在放学后,预学单不仅仅是一句话的事情,老师要根据每一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的预学单题,印以一张张作业纸的形式下发到每个学生,被称为“预学单”。 
                预学单的题目量不大,但层次分明。 
                比如,胜利实验学校语文教研组长毛莲君老师就对课文《詹天佑》设计过一张经典的预学单。这张预学单总共就4道题目,第一题是通读课文;第二题是请学生给生字选择正确的拼音,里面还涉及了不少多音字和容易出错的别字,请学生做选择;而第三题,老师设计了填空题,需要学生用几个四字短语在概括总结詹天佑修筑铁路的过程;最后一题是拓展题,请学生给京张铁路再取一个名字,并说明理由。 
                这份预学单虽然题目量不是很多,但如果认真预学,还是需要花费至少半个小时时间。“当然,设计预学单的目的,可不是为了监督学生的预学,我们不要求班上每个孩子都做完,学生自习之后,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五年级的语文老师徐怡告诉记者,对老师来说,预学单最大的好处是了解班上学生对新课文的掌握程度。 
                在上新课之前,大致翻一翻班上学生的预学单,哪些字词的错误率最高,哪些地方学生空着不做的最多,都一目了然,上课更有针对性。 

                不让学生“空着脑袋”进课堂 
                对老师来说,不仅能更清楚地掌握学情,而且针对不同的课文,老师在设计预学单时,也要有不同的侧重点,以便于学生快速地掌握和理解课文。 
                有些课文生字多、易读错的字多,那么选择拼音,写字的作业相对多一些,上课时,也针对这些字词多做一些互动。不过,有些课文更加注重学生的理解,感受作者在写作时的感情。毛莲君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预学单大致分了几类。 
                除了用于“诊断”学情,还有一些作业设计需要突出学习的重点。设计这些题目,有点类似于语文卷子里面的阅读理解题,要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课文的中心思想。 
                此外,还有一类预学单是资料拓展型的,引导孩子去了解课文以外的一些知识,最终是帮助孩子们理解原文。 
                像五年级的《七律·长征》,老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求孩子们通过网络、阅读或者访问的形式,了解红军为什么长征,在长征途中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胜利会师等关键事件。据说,在上课时,有学生还收集了红军过草地、爬雪山的资料,在体会红军长征要历经千难万险环节时,老师就会请他们来介绍交流,有了这一资料的交流,学生对红军长征的千难万险有了进一步的体会。 
                预学单让学习任务前置,孩子们过来上课,不仅仅是来听老师怎么教,更多的是带着问题和疑惑来的。这样的课堂,教的痕迹不能太浓了,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更多了。 

                课堂作业能写能画 
                根据语文课标,总结语文学习的要求不外乎“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而有了预学单的前置性学习,课堂俨然成了师生们解决这些问题的场所。 
                那么,怎么讨论问题?胜利实验学校的语文老师们也动足了脑筋。针对小组讨论,老师们根据语文学习要求还设计了“合作单”。 
                第一步往往是给课文脉络梳理,如果说预学单还是以单纯的题目为主的话,合作单的形式就更加丰富了。梳理脉络时,小组成员可以给每个段落取小标题,也可以用表格的形式呈现事情发展的过程,甚至,可以用画笔画出文中主角所经历的故事。 
                合作单里的学习任务,也不仅仅是书面作业那么简单,课堂上,小组成员可以用朗诵、表演、解说、仿写等多种手段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不管是合作单还是预学单的设计,老师们都保证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尊重学生的自主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 
                当然,也有人担心,如果孩子犯懒,不想要主动去学习,在选择性地完成作业时,干脆就不做了怎么办? 
                对此,先不说老师们会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给班上相对较弱的孩子进行“补弱”,光是看目前的学习情况,孩子们的劲头就要高于以往。校长张浩强认为,只有孩子从低年级开始,就养成这种自主学习的习惯,才会在未来有更强的选择能力。而这种能力,不仅仅在学习上激发孩子潜力,将来进入社会,这种能力将更为重要。 

                ●小记者感言 
                单子的作用 
                最近,一张薄薄的纸风靡整个作业界,深受老师的信任、学生的好评。它就是——预学单单!你想过这些单子的作用吗? 
                有同学说,之前的预学没有条理,常常少了这个丢了那个。但是有了预学单,学习课文前,拿出预学单单,看看题目,有针对性地去读课文,尝试着找出答案,再填上去。你会不会发现,在这些任务目标的推动下,你的思维更活跃了呢? 
                一堂课开始了,小组合作单和课堂预学单单就派上大用场了!有了它们,加上老师的引导、讲解,即使课文的要点、难点再多,理解起来也不再那么难了。想一想,我们的小组讨论是不是更顺畅了,我们的课堂是不是更生动了?我们也慢慢地学会了自己独立思考。 
                上完课,是时候考验一下自己了!温故而知新,重新回顾一下课文,把复习单上的“思考题”统统“消灭”掉,顺便跟着题目再理解一遍文章,你的学习意愿有没有被再次激活呢? 
                另外,纠错单可是个大功臣,复习不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的难事!从预学、复习单中找出你所有曾经错过的地方,把题目抄下来,重新做一遍,这些答案就被深深地刻在脑子里了,绝对忘不掉! 
                各种各样的单子,有着各不相同的作用。它们都是我们的好帮手,缺一不可!你觉得呢? 
                牛通社记者 李欣宜 五(1)班 
                林香希 五(3)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