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⑤:获“联合国人居奖”和“中国人居奖” 杭州成长为世界闻名宜居城市

02.08.2018  03:42

1990年,全民看《渴望》的时候,杭州人小焦从皮市巷违章搭建的小黑屋,搬到了体育场路的单位分房金祝新村。在他搬家前一年,联合国人居中心创立了“联合国人居奖”。

2001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成为大众话题,小焦买了新房,搬到了卖鱼桥边的杭办大厦,第一次住上了电梯房。这一年,市住保房管部门专门组织成立了联合国人居奖申报小组,并于10月在日本福冈领取了全球人居最高奖——“联合国人居奖”奖牌。

2011年,《甄嬛传》正热播,小焦已经成为老焦,儿子在滨江买了新房,老焦抱着孙子去交首付。这年杭州第三次被国家住建部评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迄今,这个奖,杭州拿到了5次。

老焦家的住房变迁,杭州所获的各种奖项,是杭州城市住房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杭州经济发展的一个见证。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杭州住房建设的不断前进,杭州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强化了,城市档次提升了,市民的生活质量也早已今非昔比。



人居展”助推人居改善 

带着杭州奔向商品房时代

老焦买房子的2000年左右,还没有发达的网络,以及活跃的中介,想要获得楼盘信息,远没现在便利。

那时候,一年一度的“人居展”,才是杭州市民买房子的首选之地。

从1988年到2000年,杭州陆续举办了十届房产交易大会。那时候的杭州,房改还没有实质性启动,大多数人仍然沉浸在福利分房的惯性之中,但这并不影响个人购房的热潮。

据粗略统计,十届房交会共成交套数约600套,成交面积约6万平方米,成交金额达21亿元以上,平均每届有5万人次参观展会,这对于住房制度改革初期的杭州来说,是很可观的数字了。

2000年10月,杭州市政府、省建设厅和市房管局主办了“中国(杭州)第一届最佳人居环境展览会”。接着,为推进房地产二、三级市场的联动,激活整个房地产市场,体现杭州人居保障体系,从2001年起,杭州人居展、二手房交易会,以及经济适用房公开摇号销售开始同期联动。

从2000年至2016年,杭州成功举办了十六届最佳人居环境展览会和十五届二手房交易会。据不完全统计,人居展共成交商品房9707套,成交面积159万平方米。其中,有八届人居展现场成交金额(含预定房产金额)在10亿元以上,有七届人居展参展人流量在30万人次以上,最高达45万人次。


获“联合国人居奖”和“中国人居奖

成为世界闻名的宜居城市

在“人居展”崭露头角大放光彩之际,杭州的城市居住环境,也在联合国打响了名声。

2001年9月,经联合国人居会议讨论研究,杭州“大幅度投入住房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根本上改善城市居住环境”之举,被联合国人居署授予全球人居最高奖——“联合国人居奖”。10月1日,联合国人居署在日本福冈市举行颁奖大会,时任杭州市市长仇保兴和市房管部门领导参加颁奖大会。

2001年12月,国家建设部也授予杭州中国城市建设管理最高奖——“中国人居环境奖”。

在成绩面前,杭州“房管人”不忘初心,不断开创“住在杭州”的新局面。

在人居住宅品质上,通过实施“平改坡”、旧小区整治、物业管理改善和危旧房改善等一系列民心工程,全面整治小区环境,不断改善和提升居住功能。

在人居住宅文化上,注重历史建筑保护和利用,突出城市人居硬环境与居住文化软环境相互融汇。

累计实施危旧房改善177万平方米,受益住户3.5万多户;累计完成历史建筑修缮项目280余处,六城区历史建筑修缮率已达90%以上;启动实施20余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程,走出了一条“民生改善”“名城保护”与“城市环境更新”有机结合的新路子。

在创新保障房管理服务体系方面,杭州实践了住房保障管理和社会化管理相结合的新方式,构建“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服务体系,实现了“住有所居”“住有宜居”“住有乐居”的保障目标。

例如,小河直街历史街区一期工程(2007年)、中山南路综合保护工程(2008年)、危旧房改善工程(2011年)、老旧住宅区物业管理改善工程(2012年)和公租房日常管理服务体系建设(2014年)项目等,先后被评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如今,杭州的危旧房基本消除,人们的居住环境得到改善,成为世界闻名的宜居城市。

杭州城市化水平已达62%,处在城市化加速推进的中后期。

解决“住房难”问题,对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与促进城市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局工作的一个重中之重。

据悉,今后将从房地产市场调控、建立住房保障体系、提升居民住房品质、保护历史建筑和街区、住房拆迁及拆迁安置等5大方面入手,助力打造国际化新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