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大战刚闭幕 预备“战士”已上阵

08.01.2015  18:21
              “学长们终于可以安心跨年了,我今年的春节估计是要在忙碌中度过了。”去年12月28日,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首次在元旦前“杀青”,在得知学长们早早结束了考研的征程后,浙江农林大学集贤学院的大三学生孙科坐不住了,他决定要早点开始准备自己今年的大战。
              与他一样,面对今年考研时间的变化,不少近几年的考研预备军也表示提前感受到了压力,许多同学选择趁着今年硝烟未散时就接过接力棒,早早进入应考状态。
   
              考研教室“人去楼未空
              浙江农林大学英语专业的大四学生樊红夏一整个学期都是在学校的考研教室度过的,考试结束的她刚准备回教室收拾东西,却发现教室里已经坐着不少新面孔,其中大多是同学院准备今年考研的学弟学妹。
              “考研是场硬仗,大家越来越卖力了。”她一边感叹和考研教室好好纪念的时间都没有,一边却也表示能够理解学弟学妹们的心情。 
                  在浙江农林大学,早早开始准备2016年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不在少数,不少专业考研教室的座位很早就已经被今年的考生预订走了,在硝烟未散中“迎新”成了考研教室的常态。 
                  该校园艺专业的大三学生吴定亭在看到学长们走出考场在微博、朋友圈发的各种状态后,立马改变了自己原本的计划,选择给自己的寒假“缩水”,在结束了这学期的考试之后继续留在学校看书复习。“想想一年以后就是我在考场上了,不自觉地就会紧张!”吴定亭说。 
                  除了今年的“考军”,还有不少大二甚至大一的学生,也选择了提前踏上考研征程。这学期,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二学生李光耀买了不少考研英语资料,并在手机里下载了学习英语单词的软件,平时走在路上、食堂排队的时候就拿起来背。他笑称:“虽然离考研还有两年,但现在已经睡里梦里都是它了。” 
                  “我英语的基础比较差,而提升这门课的成绩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所以不早点进入状态不行。”李光耀认为,备战考研的过程是艰辛的,光是英语难度就大大超过六级,自己英语上的劣势需要花大把时间来弥补。 
                  他给自己订的学习规划是,在大二、大三阶段提高自己的英语和政治等基础课的水平,将最后一个学期留给专业课复习。 
                  提早发力考虑后劲 
                浙江农林大学文化学院辅导员高颖盈遇到不少很早准备考研的学生。在她看来,考研确实需要充分的准备时间,但是也要有科学的规划:“有些同学从大一刚刚进来就铁了心要考研,但是这样一门心思准备考研,其实很多时候只是一厢情愿,大学的生活丰富多彩,过早备考可能会影响其他基础知识的积累,毕竟大一大二是打底子的时候。但如果目的明确了,学习又有余力的话,提前备考也未尝不可。” 
                  而且,她认为考研并不能光靠时间上的积累,前期的过度发力容易导致后劲不足,这也是很多同学未能成功的重要原因。“有些同学在前期非常拼命的准备,结果到了真正该发力的时候身体上却吃不消了,这是非常致命的。” 
                在很多过来人看来,掌握正确的时间安排方法非常重要,大多数同学从大三下半学期开始准备考研,都能够来得及,而最后两个月更是关键,因此在学习时间安排上,同学们应该再仔细考量,“争取能够将精力一直保持到考试结束。” 
                  如今,为了给学生们提供良好的备考环境,许多高校都设有专门的考研教室。浙江农林大学就将五号教学楼作为学生们的考研自学楼,同学们可以在任意一个教室学习复习。 
                  “不用挤图书馆,也不用担心没有位子。考研的人虽然多,但有一幢楼的教室给我们使用,安安静静的,很适合学习。”大三学生周超每晚都在考研室自习,“现在才做完两套基础题,时事政治还有好多要背,要理解。虽说现在题目越出越新颖,但题海战还是免不了的。坐冷板凳,刷题海库,考研让我回到了高考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