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考古所野外考古招人 意外来了一堆女生

05.05.2016  10:36
   昨天上午9点,杭州假山路上的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二楼,是所长刘斌的办公室,门一打开, 7个清瘦的姑娘,坐在沙发上,各自安静地看手机,轻声聊天。清一色90后的姑娘,素颜,文气。一眼望去,大多穿着白衬衫,仅剩几位,也是干净的牛仔蓝,看气质,是文艺女青年。     这应该是省考古所历史上同时涌进女孩子最多的一天吧?记者想,更没想到的是,她们全是来参加考古所合同制招聘面试的。     其实前天,已经有40个人来参加了笔试,但男生只有7人。老师们连夜改卷,晋级了26人,进入到昨天的面试环节,男生人数只剩下2个……     这是考古所的老师们没想到的情况,要知道如今在所里做野外考古的,只有一个80后女考古队员,男性是压倒性的人数啊。     于是乎,原本以为会被“文明意义”、“探寻历史”诸如此类问题包围的面试现场,画风突变了。     五个大男人面试     直接问“有对象了没”     面试安排在四楼会议室。抽签决定顺序,刘姑娘因为太紧张,手里捏的号码都褪色了。     五位考官,五个大男人。刘斌所长是主考官,其余四位考官:书记沈岳明,副所长黄斌、王海明,还有方向明,也是记者平时接触很多的常年跑野外的资深研究员。     “别紧张,我们放松地聊聊天。先说说你的成长经历和学习经历吧,让我们了解你。”看到姑娘略紧张,刘所长温暖的开场白,让气氛缓和了很多。     刘姑娘来自吉林大学,这所学校是圈内公认的考古专业大牛。她还曾经在余姚田螺山遗址参与发掘,实习经验丰富。面对这位业务不错,颜值还蛮高的女文青,考官们开始问重点了。     “女生干考古的困难,你觉得是什么?”     刘同学很淡定,貌似也预料到了,没有正面回答:“我下过几次田野,老师对我评价蛮高的,我蛮喜欢去野外的感觉。”     “对象有没有找好?”考官直奔主题,大家都笑了。     姑娘这回不淡定了,脸一下子红了,笑而不语。     另一位老师赶紧打圆场:“有是应该有的,但不好意思说。”     “你对工资待遇有什么要求吗?”     “跟正常职工不要差太多就可以了……”刘姑娘的回答,把大家逗笑了。     姑娘走了之后,王海明老师嘀咕了一句:“她的性格倒是蛮适合搞考古的。”     记者问,什么性格适合干考古?     “开朗、外向、阳光,而且情商要高,因为考古人是要跟人打交道的,下了乡,除了要跟县文化局打交道,还要管民工,女孩子要泼辣一点,男孩子更加不能扭扭捏捏。”刘斌说。     13个姑娘选了野外考古     理由是“喜欢”     刘斌告诉记者,因为考古所人员不足,而工作量越来越大,尤其是野外发掘任务多,所以,不光是浙江省,最近全国各地的考古所都在采取编外合同制招聘的方式,缓解人员不足的压力。     这一次,他们准备招10人左右,包括野外考古、文保、行政、监测等等方向。     讲真,考古所这次招人原本是奔着男孩子去的。这也是大多数人的思路。因为考古这个行业,尤其是做野外工作的,365天里有200多天都是在田间野地里跑,一出差就是一两个月,从工作量上来说,确实更适合男生。     刘所长说,以前招聘,他们还会特意在招聘简章里多写四个字:女生慎选。     但当他们拿到报名信息时,还是感叹了一下,报名的女孩子占了85%。而且,昨天上午面试了14个姑娘,居然有13个都选了更为辛苦的“野外”工作,只有一个姑娘报了相对轻松的“文保”方向。     但,看似文弱的她们,其实“身经百战”。     昨天面试中学历最高的是位女博士,她曾一个人跑遍新疆做发掘,最后独自完成论文;还有上文中提到的那位刘姑娘,她曾经三个月在农村实习发掘;田姑娘说,她在辽西一个新石器遗址跟民工一起挖了一个月,晒得跟炭一样,“当时受不了,后来慢慢也适应了。”     这么辛苦为什么还要来参加野外考古?姑娘们给出的最多的理由,是“喜欢”。     “喜欢野外考古,因为可以不停地发现新东西,不像其他行业,一直在重复重复。”     “我就是喜欢。一般说男人适合考古,因为是吃苦的行业。但是我更能吃苦,男生女生分工不同。”     “考古是个推理的过程,跟破案一个道理,是用物来推出一个故事,这个过程我很喜欢。”     余姑娘则说了另一个理由:“我选这个行业,是希望不要有人再对考古工作产生误解,以为考古就是挖宝、鉴宝。”本报记者 马黎 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