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电影公司 在逆境中突围
老牌电影公司 在逆境中突围
光影18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专题报道
时间倒转30年,我们耳熟能详的电影都不外乎出自国内的八大国营电影公司。但自从民营电影公司出现后,不仅成为搅动生态链的鲶鱼,同时还变成了“鲨鱼”,一些跟不上时代脚步的老牌电影厂商纷纷被吞噬。
2014年上半年的票房中,华谊、光线、博纳等五家民营企业占了国产影片票房的70%左右。到了2015年,更有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新贵也搏杀影视业,老牌电影公司似乎面临更多挑战。
本届上海电影节上,中影和长影等老牌公司纷纷推出了各自新的战略布局,试图利用资本市场完成品牌的蜕变。
长影有着70年的历史。过去70年来,长影拍摄各类影片1000多部,脍炙人口的《上甘岭》、《英雄儿女》、《开国大典》等经典影片都出自长影。
在本届上海电影节上,长影宣布成立“摇篮基金”,并与不同合作方签署了电影《大战长坂坡》联合创作协议和经典影片《五朵金花》众筹重拍协议。同时还宣布,将重拍《冰山上的来客》和《刘三姐》。
中影股份本届电影节的口号是“腾飞”,一口气宣布了8部电影计划。计划包括翻拍自美国同名爱情喜剧的影片《我最好朋友的婚礼》,传播正能量的影片《中国推销员》,悬疑动作片《逆转之日》,科幻惊悚片《北极》等等。
不得不说,老牌电影厂商虽然面临着重重困难,但也不是没有自己的优势。
最大的优势就是几十年来积攒下的人才资本和经验。知识可以学习,但经验无法速成。就好比不管哪家公司要拍战争片,都得去向八一厂学习。在中国,电影公司需要对政策进行精准把握,老牌电影公司有着最妥帖的“政治觉悟”,不会出现无法过审的情况。
另一大优势则是老牌电影公司的公信力。中小型民营电影企业由于规模不大,缺乏成熟的运营机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着资金缺乏、产品质量不高等难题。而且,由于要追逐市场,民营公司对艺术的坚持比较薄弱。对观众和投资方来说,老牌电影公司都更值得信赖。
在当前情况下,老牌公司如果把握住市场与情怀之间的平衡点,在产业和艺术之间实现共赢,相信会成功开辟出一条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