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杭州爱的惠民路要搬迁了 抓紧时间再吃一次!

20.07.2017  12:33

老杭州人都知道,吴山广场旁的河坊街一条路,熙熙攘攘,是游客喜欢的景点;倒是旁边几十米远平行的那条惠民路,才是真真正正过俗世日子的地方。

惠民路,东起中河路,西至延安路,有说法是因为北宋时苏东坡在此设药局,有惠于民,因而得名。而对住在附近的人来说,惠民路的精髓,却集中在定安路口以东,那短短百来米的距离中。这里集中了几十家街边小店,家家都有拿得出手的美味:福缘居的卤大肠、源兴面馆的片儿川、鼎顺小吃店的生煎包……

只是这条烟火小巷,最近也传出了整改的消息——因为十三湾巷拆迁,惠民路上的鼎顺、福缘居、永津、源兴面馆……这些街坊邻居爱的小店,也搬迁在即。这几天有时间,可以赶紧去惠民路转转,还能赶上刷最后一波美食——生煎包、豆浆油条、卤大肠、笋干老鸭煲……

鼎顺小吃店:

发小合开小吃店30年

有人曾经打包400个生煎包

早上9点半,空气中满是火烤的热,从惠民路定安路口往东走到浑身是汗,终于在一群店面中看到了鼎顺小吃店的招牌。

五个字简洁地挂在门头上,下面是敞开的卷闸门,一眼就把店里看得干净:几张方桌长凳,几把风扇慢悠悠地转动,门口是煎生煎包的大铁锅,一位大叔板着脸守在后面,不笑不说话。几个阿姨跑来跑去跟客人搭话,透着熟络。墙上挂着价目表:煎包跟锅贴都是7角,小馄饨4元。

这个点,已经过了吃早饭的高峰期,店里的人神情都蛮放松,说一阵笑一阵,并不着急赶去上班。但是买煎包的人还是会排队,十个十个的打包。

我在店里转了一圈,终于找到了老板之一陈丽娟——头发乌黑,衣服穿得俏丽,说一口杭州话,有问有答。

这家店是她跟发小合开的——就是门口守生煎包摊的大叔,叫胡建钢;两个人从小学一路同学到高中,一起开小吃店,一个爱说话一个不说话,开开心心合作了30多年。一开始在定安路游泳馆旁,19年前迁来惠民路。

我们这家店,做的就是周边街坊邻居生意,一吃吃了十多年的都有,你看那个男伢儿,他爸爸一点点高的时候就在这里吃早饭,现在带着他一起吃。”陈阿姨随手指指我们左手边的一张桌子,“附近单位的人也会到这里买早点。他们喜欢打包,一个单位一起买,100个生煎包起拿,最多一次我记得拿了400个。

新的店址已经找好,就在杭四中南门对面,“不想离老街坊们太远,怕大家过去不方便。”陈阿姨说。

我叫了一碗小馄饨,一份生煎包。小馄饨是典型的杭邦味道,厚皮,清淡;生煎包个头不大但是皮很薄,煎得酥酥的,咬下去会咔嚓响,底脆肉嫩不油腻,不蘸醋也能空口吃好几个,再喝一口馄饨汤,热热的落胃。

福缘居:

老鸭煲炖3小时,大肠只卖30份

就要烧70年前的杭帮味道

从鼎顺出来再往东走十几米就是福缘居。老板姓郭,40多岁,杭州人。他正在操心新店的店址。“有朋友介绍我进商场,我没答应。我们店进了商场,味道就不对了。

福缘居店面不算大,楼上楼下20多张桌子,做的是杭帮菜。“我今年快50岁了,我们厨房里有个师傅,70多岁了。我们做的就是70年前、50年前家常杭帮菜的味道。

为了保住这份旧时口味,福缘居开了10年,用的是每年从农村新鲜打来的纯菜籽油,湖羊酱油,西湖味粉——都是杭州人自家厨房会用的调料。菜单上有大肠、醋溜鱼头、笋干老鸭煲……用郭老板的话说,很多都是现在没人做的菜,因为做法繁琐,利润还低。

比如卤大肠,每天光洗就要三四个人洗上两个钟头。笋干老鸭煲要用瓦罐炖上3个钟头,这样鸭子看起来外形一点不变,但是用筷子一插就烂。

这些菜在店里很受欢迎,四五十岁的老客人抢着要吃,年轻人也喜欢:“老鸭煲每天我们只炖两个,卤大肠30份,都是要被抢光的。”人均55元到60元的价格,很多回头客会专门找来再吃。如今,店面要搬走了,知道消息的客人都来加郭老板的微信:“说新店地址定下来一定要发给他们。

我们要了一份店里出名的卤大肠。趁着热一口咬下去,不油,真正的外酥里嫩,带一点点甜味,有嚼劲又不会太硬,果然是老杭帮味道。郭老板特别交代,别放凉了,要现买现吃,味道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