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小区停车封闭式管理有了“地方标准”

18.05.2015  11:36

  两年前,拱墅区大关街道在全省率先探索老旧小区停车“大封闭综合管理”,这种“大封闭、小循环、增泊位、拼车行”的模式,给老小区停车管理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这个月,拱墅区又有创新——《老居住区停车封闭式管理与服务规范》开始实行,这是全市首个老居住区停车服务与管理地方标准规范。

  2014年起,拱墅区全面“大封闭综合管理”模式,把老旧小区停车难治理纳入实事工程,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在全区10个街道13个老旧小区实施交通综合治理,目前工程建设已完工,共规范和新增停车泊位3400余个,受益居民8万余人。今年,该区还将对大塘新村、锦绣社区等16个老居住小区实施“大封闭综合管理”。

  “自动道闸、摄像头、新泊位……当硬件升级完善的同时,后续的服务和管理如何跟上,成为一道新的命题,所以我们提出了这个想法。

  参与方之一、小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黄胜说,该标准在总结了大关街道和小河街道大封闭停车服务管理经验的基础之上,为2005年以前建造,有多个居住组团组成的无物业管理,或准物业管理的居住区或小区停车管理订制一个“模板”。

  简单地的说,从机动车进小区到出小区,涉及泊位、服务、收费、评价,每一个细节都有了具体规定。

  比如,规定了大封闭的管理方,应由老居住区所属街道委托的社区或第三方物业管理公司担当。

  实行大封闭管理后,必须建立小区业主车辆的基本信息档案,内容包括:车主姓名、住址、车牌号、联系电话等,并与车主签订机动车停泊协议,大家共同遵守。

  车辆进出小区,行进路况、停车泊位,都有实时电子巡航监控,监控室24小时有人值班。监控系统与安防监控、社区安防监控服务中心、拱墅区数字巡防平台连在一起,确保车辆秩序和安全。车辆颜色、牌照号码等监控记录信息应完整保存15天以上,必要时拷贝到移动介质长期保存。

  老小区车子多、泊位少,大封闭管理都遵循“先到达、先使用”的原则,不为特定单位或个人设固定泊位。

  收费方面,在小区停车,可按临时停车、包年/包月停车、亲情停车、免费停车等不同情况进行收费。管理方应每年公布收支,接受业主的监督。

  “有了这个规定后,在执行过程中,大家更服气了。比如老小区道路窄,车子擦刮的情况较多,那么监控保存多久,很难界定标准,删早了居民不满意,存太多社区资源又不够,这次规范给了一个底线,大家心里就有数了。

  塘河新村社区书记朱静说,今年3月,社区70幢楼正式纳入大封闭管理,在早期筹备时,居民会有这样、那样的疑问,5月份统一标准出炉后,大家有了参考的依据,服务、管理一视同仁,管理者有了模板,而居民也更加服气。

点击查看汽车频道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