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女子辞职照顾老人引关注 称希望回归平静生活

07.11.2014  13:11

  6日中午11点半,郑金国的手术车终于慢慢地从手术室里推出。在争先恐后,蜂拥而上的闪光灯的背后,李朝润落单着,独自站在靠近电梯的一角。人群中,李朝润注意到主刀医生脸上的笑容,她应该读懂了手术的结果。

  双手合十,一周多的时间来,李朝润终于笑了,她笑得很开心,散去阴霾的心情,如同昨日上午福州天空晴朗的天气一样,让人觉得特别清新。

  郑金国的手术就像大家一直祈祷和期望的一样顺利,而李朝润也决定一直照顾到“爷爷”出院。

  对于未来,李朝润感到迷茫,对婚姻生活不敢奢望,但想念两个孩子,最想要两个孩子的合影。李朝润的举动,也让她第二任丈夫的内心起了变化,他希望能和李朝润重新生活,重新规划自己的家庭。

  老人的状态比往常好很多

  李朝润决定照顾“爷爷”至出院他们内心深处已埋下一份亲情

  6日的凌晨4点,病床上的郑金国,他呼吸的声音很轻,睡得比平时更加安稳。可躺在折叠床上的李朝润还在翻来覆去。4个小时后的手术,让李朝润觉得这种等待如坐针毡。李朝润的口中始终念念有词,从模糊的发音中,只能听到“放心”、“心情好就不会高血压”、“会很快恢复”等等。

  7点,郑金国醒得很准时,李朝润也特意打来了热水给郑金国简单地擦拭了一下脸和身体,嘴上的胡渣也被刮得干干净净。“希望‘爷爷’能够有好的精神面貌,不要手术出来的时候,像电视里那样没有精神,让人担心。”李朝润准备了一晚上安慰的话,也终于在这时候派上了用场。虽然李朝润的安慰如背书一样,僵硬得明显,可是两个人的对话却很开心。护工说,老人今天的状态确实比往常好了非常多。

  8点02分,郑金国要进行术前的彩超,检查身体状况。可在检查室外的李朝润却一扫之前的笑容,她由之前的从容瞬间变得不安稳起来。时有进出的医生,总会让李朝润愈加抓紧手中装有片子的袋子。检查室那暗色的窗帘里,似乎隐藏着她停不下来的担忧和不安。

  8点12分,郑金国终于被推入手术室。在接下来3个多小时的等待里,李朝润避开很多人,没有再说任何话。

  “手术结束了。”11点30分,护工的一个电话,让李朝润更加紧张。蜂拥的人群背后,她看着郑金国被推了出来。主刀医生面带笑容,李朝润在角落里认真看着。“手术很顺利,目前观察到的指标也很正常,如果接下来复查结果好,老人饮食等等也很好,恢复就会很平稳了。”医生清楚地向在场的媒体宣布着,这一刻,李朝润终于笑了。

  接下来将会是一段时间的术后恢复阶段,利用捐助给郑金国和李朝润的善款,福州左海社区的工作人员给郑金国请来了一名24小时照料陪护的护工。

  “我还是会照顾‘爷爷’到出院。”李朝润告诉东南快报记者,在相处的日子里,她眼中的“爷爷”郑金国虽然外表看似冷淡,其实内心也和她一样,需要关心,需要一份安全感。在之前走投无路,靠节食等互相关照的日子里,他们内心深处已经埋下了一份亲情。

  照顾“爷爷”虽然有一部分是责任所在,,但后来也演变为一种发自内心的,自然而然的行为。如今,她正在学如何煲汤,以及更多的护理技巧。她很清楚,郑金国很需要自己,不管以后如何,至少此刻她仍不会离开。

  李朝润的梦想

  希望回归平静生活

  很想念两个孩子

  对于未来的生活、婚姻,李朝润还没有打算,她很迷茫。可她却不知道,她这一段跌宕的经历,如今已经渐渐地让那一个远在四川的丈夫,内心为此发生了改变。

  对生活还很迷茫,对婚姻不敢奢望

  频频暴露在闪光灯下,李朝润也坦言自己很累了。她希望接下来的生活能够趋于平静,不要再受打扰。虽然内心很感谢餐馆老板特意留下工作职位的好意,但是她觉得就目前的情况,回去上班是不可能了。她说,她也不知道该如何打算。

  “我文凭又低,我也不知道我能做点什么。”对于未来的生活,21年来命途多舛的李朝润深知生存的艰难,21岁是人生最美好的开始,而李朝润的人生也还有更多的美好可以向往。但谈到婚姻,谈到作为女人最需要的依靠,李朝润觉得,她心里其实不再奢望。

  在屡遭不幸,常起风浪的生活经历中,21岁的李朝润面对东南快报记者,总觉得自己就像那些已经人到中年、饱经人事的老者一样,说出带有已经“看淡”、“看透”的话语。

  李朝润说,她会想着把自己接下来所有的爱给予她的婆婆和2岁的儿子。对于妹妹,她始终觉得抱歉。没能供养妹妹的学业,让她很惭愧和遗憾,她只想在未来的生活里,能让19岁的妹妹少受一些社会的波澜和生活的艰辛。

  最想要两个孩子的合影,第二任丈夫想和她重新生活

  关于梦想,李朝润沉默了一会儿。当东南快报记者说,这个梦想可以放开去想的时候,李朝润会带着疑惑,或者是以满心期待的表情跟着记者反复确认,是否真的可以不切实际。

  几分钟的犹豫之后,她说,她希望要两个孩子的合影,只想知道他们如今的样子,她不会打扰对方的生活。

  几年来,她早已和第一个孩子失联,各自散落天涯,让她倍感思念。“他现在在哪里?过得好不好?”她曾想试图再回到贵州福泉,但是她很害怕。她对那里产生的恐惧和所积攒的回忆,让李朝润在与记者的交谈中曾一度发抖和语气加重。李朝润说,她也还怀疑自己,那种对亲生骨肉的思念难舍,其实根本就没有那么强烈和奋不顾身。

  昨日下午,东南快报记者也一直试图联系李朝润的第一任丈夫,但是始终石沉大海。而在与第二任丈夫林先生的对话中,记者却发现了他的变化。

  林先生觉得,从一开始对事件的模糊知晓,再到之后的时刻关注,李朝润的经历也让他的内心发生了转变。“一次变故,会看清楚一个人,也会改变一个人。”林先生说,这种变化的感觉其实很微妙,镜头里的李朝润也让他重新审视了自己。如今他想等自己病好了,与李朝润和好,重新生活,重新规划自己的家庭,即便还是一起吃苦也仍是一种幸福。

  述评

  让日子回归平和理性

  不慎撞伤老人后选择辞职照顾老人的21岁打工妹李朝润、独居40多年的72岁孤寡老人郑金国、被突如其来的大火烧毁毕生积蓄的菜农夫妇……几天来,几位平凡人物的不幸遭遇经本报报道后,引发省内外读者的广泛反响。

  悲转喜、阴转晴,媒体的介入让个体的不幸成为被社会关注的焦点,社会的关注让官方与民间形成友善互助的良性互动。相关部门的及时协调,民间百姓的热心捐助,最终让这两起不幸的事件焕发出让人暖心的能量。

  捐款突破十万元,郑金国老人术后的起居生活有了一定保障,李朝润开始规划自己的理想生活,最让菜农夫妇牵挂的住宿问题也总算得以解决……这个相对圆满的结局,既是对李朝润与郑金国这两位善者的善意回应——它让我们相信,怀抱善的信念,终将获得善的报偿;也是对菜农夫妇坚强面对生活不幸的乐观品格的褒奖——它让我们相信,天无绝人之路,雪中送炭,逆境中将重现温暖的曙光。

  爱人者,人恒爱之;自助者,天恒助之。李朝润与郑金国有推己及人,将心比心的“爱人”之心;菜农夫妇有自力更生,从头再来的“自助”之心。这几位主人公从悲转喜的经历,再度印证了这个真理,也让我们最初的担忧与顾虑一扫而光。

  无论是李朝润、郑金国还是菜农夫妇,都将回归往日的平静生活。正如李朝润所说,这几天来大起大落的经历,必将成为她人生记忆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国内十余家媒体关注,病房内聚集了四五十位探视者和媒体工作者——被聚焦的场景,或许让这位21岁的打工妹有些力不从心,她觉得有些累了,希望不要再受打扰。

  我们希望为这个故事画上一个美好的句号,也希望这几天来涌动的爱心潮流能复归平和与理性——这个希望绝无任何责怪之意。人活于世,人人都有对爱和善意的渴求,但以往的经验与教训也告诉我们,过度的甚至是不考虑服务对象感受的给予,可能会演变为一种隐形的伤害与负担。在保有尊严的前提之下,享受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关照,过上不被过度打扰的平静生活,想必是每位受助者的心声。

  落幕之际,余音绕梁。当潜伏于世的实用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潜滋暗长时,李朝润、郑金国与菜农夫妇的故事向我们传达了爱与善意的价值。当我们还在为“扶不扶”犹豫时,当我们还困扰于“逃不逃”的命题时,想起他们,想起这些聚拢而来的善意,或许都将找到合乎本心的答案。若能如此,这将是这两则真实故事的最大意义。(东南快报记者陈木易/文吕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