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美术馆馆藏“周沧米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07.05.2015  12:20

  

  5月6日,由浙江省文化厅、中国美术学院主办,浙江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承办的“周沧米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冯远,中国美术馆常务副馆长马书林以及副馆长谢小凡、安远远,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杨越光,浙江省文联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马锋辉等人出席开幕式。

  周沧米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中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1929年出生于浙江乐清雁荡山之麓的大荆镇,自幼喜欢绘画,1948年考入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51年投笔从戎,1955年回校复学,受黄宾虹、潘天寿等老一辈画家亲授与影响,研读中国传统画理画论,造型基础扎实、功力深厚。1959年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美术教育工作30余年。他热爱绘画艺术,潜心艺术教育,成就卓著,桃李满园。

  周沧米先生早年从事人物画创作,是浙派人物画代表画家之一。六十年代初,《在阳光下》等作品参加全国美展,《送儿当红军》等重要作品为中国美术馆收藏。他出身浙南山区,其秉性质朴的性情养成了他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创作习惯。他的人物画内容以人民大众形象和革命历史题材为主,在创作中乐于表现劳动人民形象,提倡面向生活,充满了生趣美感和朴实情感,在当代画坛具有广泛的影响。

  周沧米先生中年以后,专攻山水画,足迹遍游大江南北,三上黄山,四入巴川,西攀天山,北登长白,纵览岱华胜景,足迹遍及内地边疆,留下了数以万件真实记录的写生稿,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素材。他的山水画下笔浑朴苍茫,气势磅礴,格局雄奇。周先生60岁后结庐家乡雁荡,把雁荡山水定格为个人艺术最后的归宿,以山水画名闻艺坛。先生山水之外,晚年还喜欢画牛与梅,借物抒怀明志;他又善书法,以书入画,书画两相催发,情艺交融,有鲜明的风格,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

  2010年,周沧米先生会同家人和学生开始整理捐赠作品。2011年3月,先生不幸逝世。他在临终前向浙江美术馆捐献了共计2671件作品,这些作品基本囊括了他各个时期的代表之作,是浙江美术馆开馆以来接受艺术家个人数量最多的整体捐献之一,表现了一个艺术家大爱无私的高尚情怀。周沧米先生以其毕生的艺术实践揭示了一个根本性问题:艺术家的心灵,艺术家的生命,艺术家的人格,是艺术作品的精神所在。纵观周沧米先生各个时期的创作,呈现了他热爱生活、心怀人民的情怀和对艺术真善美的追求。他是浙江绘画传统的重要传承者,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毕生实践者。

  展览将展至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