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江干插上了智慧“翅膀”

25.11.2015  10:28
  “扫码”这个词,现在很火。你瞧,扫码支付、扫码关注、扫码抢红包等,花头精一个比一个足。
  这不,江干区景芳五区和新安铭苑两个小区里,也用起了二维码。
  不过,他们用来推广垃圾分类。居民的垃圾被贴上了二维码,有没有分类,分类做得好不好,能够实现跟踪监控,做得好的还能赢积分,换取小礼物和社区服务。
  工作人员说,通过二维码互联网云计算智能系统,就使垃圾投放有源可溯。
  美丽江干插上智慧的翅膀,是为了美上加美。
  
   扫一扫,不会投错垃圾箱
  凯旋街道景苑社区里的试点,在景芳五区19、20、21三幢附近,一个智能垃圾分类房里。
  “做试点前,我们挨家挨户走访过,也摸过底。”景苑社区书记杨耘说,这三幢154户居民中,年轻人占了70%,不少是附近邵逸夫医院的医生,对垃圾分类也很支持。
  我眼前的这个智能垃圾分类房,就是由普通垃圾房改建而来,面积差不多大,也一样有垃圾投放口。
  不同的是,它的投放口不是谁都能打开的,居民必须把垃圾袋上的二维码在垃圾房的扫描器上刷一下,才能开启。
  首先,试点小区的每户居民都有一张专属的“智能二维码卡”。这张卡片就是每个家庭的垃圾专属“身份证”。
  然后呢,居民每月可以去社区,获得厨余垃圾袋一卷。每一个垃圾袋上,也都有二维码,与之前卡片上的“身份证”一一对应。
  如果机器发现垃圾袋上刷出来的二维码表示厨余垃圾的,那么绿色厨余垃圾口会自动打开;如果刷出来的二维码表示其他垃圾的,那么黄色其他垃圾口才会打开。这样就不会投错箱口了。
  
   厨余垃圾里不能有塑料和餐巾纸
  为了让大家能接受垃圾分类这种生活方式,景苑社区提前给每户居民家中送去了一个连体分类垃圾筒。
  与智能垃圾箱一样,连体的小筒,一个是绿色,一个是黄色。
  这样一来,扔垃圾时就可以提前分类了。
  与此同时,社区垃圾分类环保志愿者和专管员,每天都对居民投放的生活垃圾进行开袋抽检。
  “开始这一个月,也发现不少问题。”杨耘说,比如有的居民没有注意,把塑料制品也扔进了厨余垃圾里,还有餐巾纸,“同样也要从厨余垃圾中分拣出。
  推广垃圾分类,光有督促,没有激励,居民的积极性肯定不高。
  “一户一码”还会为每户投放家庭自动计算积分。这些分数,每个季度都能兑换礼品和社区服务。
  
   垃圾分类做得好,小红旗挂起来
  新安铭苑,在闸弄口街道天仙社区。
  他们运行的垃圾分类二维码系统,居民在投放垃圾后,通过手机扫码,就能追溯管理垃圾分类情况,“这些都是自动生成的。”社工王鸣说。
  同样,小区垃圾分类管理员,通过扫码,也可以知道准确率如何。“而这些巡检后的数据,也会第一时间回传到数据平台上,以短信方式告知居民,尤其是一些需要重点关注和指导的地方。”他说,社区呢,利用软件,每天随时随地不间断地对居民投递的垃圾袋进行扫描检查,汇总数据,计算出一个楼道小成绩。
  然后会以每个楼道为单位,还将公布垃圾分类排名情况。“先进楼道还会挂起流动小红旗。”王鸣说。
  通过一个月的运行,新安铭苑里的垃圾分类率从60%提升到70%,投放率从70%-80%提升到80%-90%。(本站编辑 贾晓芸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