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故事从“非遗”传承说起

06.08.2016  10:34

  近日,为期三个月的文化超市台州刺绣公益培训班结业。

  这期被称为新世纪的首届台州“刺绣班”,招收学员15名,她们来自各行各业,大多是三四十岁的女性。

  本期培训,既有师傅带徒弟的传统传承方式,又借助现代多媒体互助平台,让“非遗”这个美丽的故事延续着……

  学员的结业“答卷”是原创绣品

  7月30日,是台州首届刺绣培训班毕业典礼。当日上午9时,10多位刺绣学员兴高采烈地拿着亲手绣制的作品到市文化馆二楼203室传艺室“交卷”。

  三个月前,有15名学员作为刺绣班招收的正式学员。人员群体中,有教师,有老板,有员工,有公务员,有自由职业人,大多是三四十岁的女性。当日的结业典礼,她们递交的结业作品有个共同点:都是原创的。即:自己设计、自己刺绣、自己制作的。品种有:绣花手帕、绣花肚兜、绣花领带、绣花扇子、绣花香袋,还有刺绣装饰掛件等,光彩夺目。

  她们原先只是爱好刺绣,但怎么绣大多人员却一窍不通,经过三个月的培训和认真的练习,掌握了基本的操针要领,尽管处女作有些不成熟,毕竟只学总14个课时,但因出作品了,个个很快乐,很有成就感了。

  “1950年后,台州刺绣为什么发展到13万大军?就是因为传承模式的转变,从家族中的姑嫂、娘囡传教变为社会传习班,原来的台州绣衣厂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每年都拨出经费,组织16位教花老师作为辅导组奔赴黄岩路桥椒江二十多个乡镇(公社)举办刺绣学习班。星星之火才有燎原之势。”陈克向记者介绍道。 今年5月,陈克进入世界级手工艺大师名册,是浙江省文化厅认定的省级台绣传承人,曾担任台绣研究所所长。

  陈克认为,当下要传承非物质文化,活态传承很重要。这期的培训班成果也证实了它的意义,学员学艺过程也正在承担这个历史责任。希望薪火不断,广播种子,遍地开花。

  “零距离”向刺绣名师学艺

  首届刺绣培训班于4月18日开课,报名注册学员15名,除个别学员因身体原因请假外,其余学员从开课坚持到结束。

  本届培训因为是初级培训,专门派省市区三级台州刺绣传承代表人组合,发挥传承谱系的团队作用,除了陈克大师外,还有从事刺绣培训50年的叶美云老师任教,她教出的刺绣学生有上千人,是‘台州绣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目前正在整编《台州刺绣针谱全集》。

  “台州市文化馆为我们刺绣爱好者举办这样的培训班我觉得非常好。此前我们有兴趣苦于没有老师指教。现在文化馆安排了大师级的老师来教我们,这样的机会真的非常难得!”学员祝灵芝回顾说,“每周一节短短的一个半小时课程,很多学员觉得时间不够,但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学员在家,在课堂之外,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将刺绣作为一种爱好去完成每个阶段的作品,其实无形之中也对我们的刺绣一种传承和弘扬,将刺绣融入我们的生活。

  教学分三个阶段——

  5月,传授学习中国古代刺绣的彩平绣主要针法。

  6月,传授学习欧州传入台州的雕绣主要针法。

  7月,综合已教过的中外针法进行创作实践。

  开课第一节时,陈克一边放幻灯一边讲述台州刺绣的历史演革、刺绣特点、及成品创作和制作的工艺流程,使学员对台州刺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个整体的了解。

  接下来的学习阶段,由叶美云逐一对各种主要针法进行演示,在叶老师零距离的传授下,学员们不仅学会了中国古代的辫子股绣、打籽绣、别梗、平绣和掺针绣的实际操作,同时知道这些针艺是我国最古老的针艺,增添了对这些宝贵遗产珍爱,兴趣很浓地投入传承。同

  时,初步领略了台州曾一度形成产业而影响台州刺绣风格的雕绣技艺。

  “打破了以往理论与实践,习武与创作分离的单项教学模式。培训班习武中,了解每一针法的内涵,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了解每一针法怎么绣,也知道它的演革源头。更明显地采用边学边创作的教学,激发学员创新热情,即使‘三脚猫功夫’也能产生跃跃欲试想把心中美好愿景自己刺绣表达出来的冲动,不胆怯,老师因势利导,乘势提高作业要求,使学员们很有成就感。”陈克说。

  班长李越认为,要不是陈老师要求创作交成品,我们也不会去弄。

  章伟群、李越等学员和班干部主动承担学员的交流;来自路桥的学员翁文希主动为学员们提供便利,到小商品市场购买刺绣面料;王晓利用网购为学员们团购工具和创作材料。

  “本届学员来自各行各业,因为共同的爱好聚在一起。学员之间既有当同学,也有当老师的,班里有描画专长的,也有缝纫专业的,也有刺绣有点基础的,大家互相学习请教,学习气氛非常好。”文化馆工作人员张琳说。

  利用微信视频作“第二课堂

  建立微信群,把课上的文字图片视频发到群里,在群里随时随地地进行请教、交流,操针及创作的心得和窍门。陈克为了不占用有限的习练操针时间,把每课的图文事先发到群里,让学员先有个了解。

  得知市文化馆举办刺绣培训班消息之后,特别是台绣公司员工和家属,很想参加,无奈工作在身,每周六不能离岗,因此特地利用刺绣班的微信群,吸收他们参加旁听,把授课的图文视频对她们开放。

  教学期间,学员王晓录了87段视频,把操针针步以数字保存,在微信群里传播,受到学员们的称赞,特别对因事缺课的学员起到误课不误学艺的补习作用。

  其中,一位小学刚毕业的小女孩徐佳玮因名额有限不能前来就学,她也通过微信群的视频来学习,利用暑期创作完成一幅打籽绣作品。成为本期“非在册”的年纪最小的一个学员,她的作品《蔚蓝,灵动》也是本期“刺绣班”的一个亮点。

  到台绣艺术馆学习,绣花棚就是舞台

  “叶老师耐心细致地讲解十多种刺绣的针法,碰到大家疑难的问题时总是手把手地进行传授,每节都被我们拖到很晚,两位老师的敬业精神让我们很敬佩,很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祝灵芝说。

  7月份是学习创作的阶段,刺绣班得到台绣服饰公司董事长林霞的大力支持,安排学员到台绣艺术馆实习,一边参观一边针对实物,由陈克和叶美云进行讲解各种针法的运用,让学员在看到实际作品的效果。这激起学用兴趣,诱起构思,借鉴运用。

  叶美云老师到每个学员的绣花绷头逐一认真地进行指导、演示,直到学员会操针为止。

  学员学习兴致高涨,章伟君学员还特地定制了长形绣花棚,准备长期从事绣艺。

  “最后的创作阶段,两位老师对学员也是进行启发式的指导,不拘泥限定,让学员有更多的发挥创作空间,大家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刺绣技艺,选择自己合适的创作方向。很多学员将传统的刺绣,与现代元素相融合,独树一帜,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张琳说。

  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延续着

  学员祝灵芝因颈椎不好,刺绣时会肩部酸胀,很多次想放弃,但看到同学们绣出好作品,又激励她继续学。学员王金敏本来只想绣个手帕交卷,看到同学创作一个比一个棒,于是又增加绣个‘化妆包’作品。她说,后来越做越兴奋,越想创作。

  她谈起自己的学习体会,学员祝灵芝说:“虽然谈不上创作艺术品,但很实用,譬如在白手帕上绣个戴帽子的小姑娘、靠垫上绣点花花草草,本来平淡的东西就充满了生机,以后工作之余可以绣点自己喜欢的东西,也为蒋来退休后老有所乐打下基础,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12岁的小学员徐佳玮谈心得时更是语出惊人,她说:“凡事要成功,唯有坚持”。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教师夏眉莎也是其中一个学员,她说,我妈妈曾在台州绣衣二厂工作,小时就与刺绣结下情缘,看到培训班能收到这样的效果,想邀请老师也到我们学院给学生上课。

  “回顾三个月的课程,刺绣班真是一个美丽的故事,课程虽然结束了,希望将故事延续,共同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张琳对此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