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热点背后藏“痛点” 电商竞争更待完善监管

13.11.2014  09:15

24小时,仅天猫平台就有571亿元销售额。“双十一”这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规模的商业促销活动,让消费者“快乐并痛着”,而从商标之争到“打脸广告”,各种竞争乱象也充斥其中。如何消除网购“痛点”、规范电商市场,成为无法回避的话题。

疯狂”网购 “快感”背后有“痛点

11日刚走过38分28秒,天猫便创下成交100亿元的记录,比去年快了5个小时,全天天猫销售额达571亿元,同比增长57.7%,其中线上交易占42.6%。而苏宁易购截至11日18时,整体销售件数同比增长487%,开放平台销售额同比增长735%。在“双十一”网络狂欢中,商家与“光棍”再次创造了消费奇观,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都从中享受到了“快感”。

然而,今年“双十一”引人关注的,除了再创新高的交易额,还有夹杂其间的电商大战。苏宁易购在纸媒上刊登6则“打脸”广告,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达到1亿多人次,引发了4.5万条讨论,成为网购之外的热点话题。

这些广告走红正是戳中了网购的几大“痛点”:价格藏猫腻,消费者与商家信息不对称;快递变慢递,消费爆棚造成的物流高压;品质难保证,低价诱惑隐含购物风险;隐私被泄露,网络诚信体系缺乏监管;秒杀抢购潮,集中购物影响工作生活。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上半年全国电子商务投诉达到5万多起,同比增长21%。因电商企业诚信缺失和部门监管不力,消费者对网络售假、信息泄露、退换货受限等问题投诉一直居高不下,而“网购节”更是投诉的高发期。

电商竞争 有“口德”更需法治思维

今年“双十一”,电商大战其实早在11日之前已经打响。“双十一”商标之争后,京东促销广告把天猫“双十一”字样打上马赛克。而苏宁“打脸”广告则是针对天猫要求商户退出苏宁“O2O购物节”的反击。

电商竞争背后是市值之争。“口水战”在11日当天白热化,天猫现场直播销售额变化、苏宁微信推送销售“战报”,滚动式的“捷报”背后牵动股价和资本市场格局。来自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分析认为,今年多个电商先后上市,“双十一”市场份额的分食能力将影响电商的市值。

自戳“痛点”成为今年“双十一”电商竞争的关键词。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认为,价格藏猫腻、快递变慢递、品质难保证等是电商销售中面临的共同的问题,这些“痛点”不应成为相互攻击的口实,而应该成为共同完善的着力点,否则如此“互黑”只能是五十步笑百步。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