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委书记网上解读“全面从严执纪” 对党员干部的要求比公民高

25.04.2015  21:55

从执纪办案实际来看,很多违法的党员干部都是从“破纪”开始的,而且都是从违反小的党政纪开始的。前段时间,市纪委对一名市管干部违反生活纪律的问题进行了纪律审查,而且及时给予了党纪政纪处分。

很多党员干部违法都是从“破纪”开始的;反对“四风”问题仍停留在“不敢”的层面,“不能”和“不想”的局面尚未形成;党员干部如何用新思维、用新的言行来适应从严治党新常态?……近日,杭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施彩华通过“杭州廉政网”在线访谈,为网民解读“从严执纪”。

全面从严治党”的形势如何?

杭州作为全国和浙江的多项改革试点城市,市纪委监察局纪检监察室增加到6个,同时对所有市直部门和单位实现了派驻监督的全覆盖,今年又将对所有市属国有企业实现巡视全覆盖。

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施彩华说,这是市委、市纪委坚决、明确的态度。

针对这些问题,市委、市纪委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将有哪些动作?

施彩华说,要紧紧盯牢领导干部插手工程建设、土地出让、房地产开发、公款存放、侵吞国有资产、买官卖官、腐化堕落的问题,以及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要加大审查的力度;还将重点查处十八大以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比较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以及现在位居重要岗位,且将来还要提拔使用干部的违纪违法问题。

除此之外,还将突出严明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决不允许搞团伙、拉帮结派,决不允许自行其是、阳奉阴违。“在这方面,我们会对无组织、无纪律的问题及时进行查处,而且要严肃地查处欺骗组织、对抗组织的行为,因为党纪严于国法,对党员干部的要求一定比对公民的要求高得多。

违纪不只是收红包、揩“公家油

纪检监察机关要回归“监督、执纪、问责”的本职工作,突出对纪律的全面审查。何为“全面审查”,施彩华解释,就是要对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作全面审查。

以往,网友、群众更多以为纪检监察机关注重政治纪律、财经纪律的审查,导致许多人包括党员干部也错误地认为,只要政治上不出问题,经济上不贪污受贿,其他一些收个“小红包”、生活作风方面的“小事小节”问题就不算什么问题。

从执纪办案实际来看,很多违法的党员干部都是从‘破纪’开始的,而且都是从违反小的党政纪开始的。” 施彩华说,早处理早纠正,一定能防大错。比如,前段时间,市纪委对一名市管干部违反生活纪律的问题进行了纪律审查,而且及时给予了党纪政纪处分。

纪检干部要不怕丢选票

如何适应当前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施彩华向广大党员干部发出号召。她建议,要用新思维适应新常态,即“不能用老思维来看问题,不能用老的标准来衡量问题,不能用老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要杜绝老规矩、老做法,杜绝打擦边球、搞变通,杜绝天高皇帝远和法不责众这样的错误想法。”施彩华叮嘱,“这很危险,栽在这上面的例子很多!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纪检监察干部虽然在从严执纪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既在监督他人,也要在聚光灯下接受监督。作为纪委书记,施彩华也向全市纪检监察干部提出要求,监督者首先要受监督,纪检监察干部时时刻刻都要有这样的意识;其次,要以“忠诚、为民、秉公、律己”的要求,敢于亮剑,敢于担当。要做到五个“不怕”:不怕撕破脸皮,不怕恫吓威胁,不怕诬告陷害,不怕打击报复,不怕丢选票。

当然我们也相信,这样的纪检监察干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定会得到更多点赞。”施彩华说。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郑莉娜 通讯员 季轩        编辑:陈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