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积极推动浙江开发区低碳循环发展

15.02.2016  18:0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也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开发区做未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有能力也有责任成为绿色发展的排头兵和先行者。近年来,我厅认真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开发区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以“绿色发展”破解日益凸显的环境资源要素制约,力求将开发区建设成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共赢的示范。



一、我厅积极推动开发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主要实践



1. 积极开展创建,推动开发区生态化改革。 一是 支持开发区开展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生态示范区等创建工作。通过创建,部分开发区逐步理解绿色发展的理念,摸索“企业内、企业间、园区内、园区间”的物质循环,努力形成“产业链、技术链、资金链”三链结合的生态工业链,落实绿色发展。 二是 积极支持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生态化发展领域的深化改革试点,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鼓励全省各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学习它们的绿色发展经验,探索各开发区的生态发展道路。



2.提升绿色视野,推动国际合作生态园建设。一是积极参加国际合作生态园的活动,更新绿色发展理念。2015年3月,在杭州承办了全国性的“国家级国际合作生态园座谈会”、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智慧发展产业对接及培训活动,积极承办及参加2015年“智汇国际合作生态园专家行”活动,更新绿色发展理念,交流绿色、智慧、创新发展暨国际合作生态园的探索实践。二是支持中意宁波生态园建设,打造国际合作生态园范本。目前,中意宁波生态园建设进展顺利。中意宁波生态园致力打造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生态示范区和我国重要的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基地,力求到2020年引进总投资超百亿项目2个;以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生命健康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产能达到800亿元。目前,园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污水输送系统及再生水干管一期等建设工程初步完成,“绿色、多元、生态”的投资环境初见规模,生态项目引进进入快速通道。


3. 抓住主导产业,推动产业绿色转型 一是 在开发区 全面推广海宁开发区“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的经验,目前,宁波等多个国家级开发区已经复制了“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的有关经验,探索形成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水电气价格形成机制,鼓励好的企业发展得更好,引导落后的企业转型升级。特别是突出土地盘活存量用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在能源和环境容量上突出节能减排、差别化水电价、排污总量控制;充分发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要素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使土地、环境容量等要素资源配置的效率得到很大提升,同时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二是 积极引进和推介浙江环保绿色产业。围绕省委省政府明确的“产业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七大浙江主导产业,积极推进开发区环保产业发展。1年以来,先后在全球投资峰会、浙江开发区省外路演等重大活动中,重点推介和引进环保设备、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产业,培育浙江开发区的绿色产业。



二、我省开发区低碳循环发展示范效用不断加强



开发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已经形成了有规模的产业集聚,在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上应承担引领和示范的效应,在循环发展中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近年来,我省开发区积极贯彻低碳循环发展,争取了一批绿色发展领域的国家级示范、试点,对全省绿色发展示范效用不断增强:



一是由环保部、商务部、科技部共同推进的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生态工??态工业学原理,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通过产业优化、技术创新、管理升级等措施,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能源结构。截至目前,全国获批命名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园区共有37家,其中浙江开发区有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家,另有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已通过三部门的考核验收、并进入正式命名阶段。同时,我省还有嘉兴港区、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杭州萧山临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已获批开展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成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梯队力量。



二是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共同推进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的主要目标为推进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提高园区综合竞争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其创建范围仅限于列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的开发区,或经国务院批准的园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再制造示范基地。目前全国共有4批92家园区列入试点范围,其中我省共7个园区入选,分别为:浙江台州化学原料药产业园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衢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绍兴滨海工业园区、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大榭开发区,累计获得近18亿资金补助。



三是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共同推进的国家低碳工业园区。 国家低碳工业园区”以大力推进低碳生产、积极开展低碳技术创新与应用、创新低碳管理、加强低碳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国际合作为主要任务,创建范围仅限于列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的开发区。2015年9月,两部委批准了39家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实施方案,试点期为3年。39家园区中,浙江共有4家:嘉兴秀洲工业园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



三、在下步工作中继续贯彻落实开发区“绿色”发展理念



1. 以国际产业合作园建设为抓手,打造一批开发区国际化绿色发展示范基地。 从2014年开始,我省着力打造了一批国际产业合作园,并形成了以中意宁波生态园为引领,10家省级园区为支撑、若干家创建中的园区为基础的“1+10+N”的发展格局。这些国际合作园和国外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有机会跟踪国际环保绿色产业的发展趋势、学习国际环保最新理念、引进优质先进的环保项目。2016年,我厅将引导国际产业合作园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通过与国际机构合作建设循环园区、引进国际低碳产业、率先使用国际领先低碳产品和绿色产品等方式,打造一批开发区国际化绿色发展示范基地。



2. 积极鼓励开发区做好试点和示范工作,不断加强开发区对当地经济绿色发展的标杆和引领作用 。宁波温州等开发区的实践证明,各类试点和示范工作通过明确目标、树立标杆、设定标准、做好管理等方式,有效地更新了园区的发展理念,使园区的绿色发展进入了快速通道。目前看来,我省各类开发区申报试点和示范虽然数目众多、几乎占到全国1/10,但主体更多在国家级开发区。因此,下步,我厅将在鼓励开发区做好现有试点和示范工作的同时,继续鼓励其他开发区、特别是先进的省级经济开发区继续申报国家级省级试点和示范。



3. 进一步做好开发区绿色产业的推介。 目前,我省开发区已经初步出现了包括上虞经济开发区高效节能机电产业基地、诸暨经济开发区环保装备产业园、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园等在内的一批新能源、新材料、环保设备等绿色产业集聚,下一步,我厅将继续利用好浙洽会、厦洽会等国际投资合作平台,全省开发区国际路演等重大投资活动,做好开发区绿色产业的推介,进一步引导国际优质绿色项目落户我省开发区。



(开发区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