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警察回国讲维和经历 每天能发现AK47等武器

17.07.2017  10:40

  “我不后悔做出维和的决定,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磨炼一个人……”7月14日上午,在宁波海曙公安分局的会议室内,头戴蓝色贝雷帽的沈盛彪慷慨激昂地讲述在南苏丹维和的故事。

  作为宁波唯一前往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的警察,沈盛彪跟出行前的对比很明显,脸庞晒得黝黑,体格更加挺拔,而最大的不同,则是他对国家的感情更深厚了。此次回国休整他能待上20多天,7月28日将回南苏丹继续履行剩下8个月的工作。

  如愿以偿两次申请维和任务

  最终被派往南苏丹

  十年前,刚从浙江警察学院毕业不久的沈盛彪,在得知了可以申请出国执行维和任务的消息后,当即决定去申请,但无奈于需满五年的工作经验和党员身份的硬性要求,他抱憾而返。

  2015年的时候,他再次申请维和任务,前往南苏丹进行维和,最终如愿以偿。

  今年3月6日,沈盛彪一行维和人员刚到达南苏丹机场,映入眼帘的是滚滚黄土。抵达南苏丹之后,沈盛彪被安排在一个由集装箱改造过的房间,狭小的只有1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中住着四名队员。“当时我还住出了一场病,是热伤风,这在当地是大事情,因为那边是高发疫区,所以慎重起见,我被当疟疾处理,而疟疾处理不及时的话,会发展成脑虐,那就救不了了。”为此,沈盛彪都不敢接妈妈的电话和视频聊天。

   危机重重难民营周边

  几乎每天都能发现AK47等武器

  警队刚进入任务区不久,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就在瓦屋地区爆发大规模冲突。

  今年5月10日,南苏丹政府军总参谋长马龙被总统解职,联合国将预警级别提升至白色。6月,南苏丹政府军与反政府军在北部靠近苏丹边界军事冲突频繁。

  “还蛮危险的吧?”当在场人员发问时,沈盛彪直言,在难民营周边,几乎每天都能发现AK47等武器。为了保护当地难民和维和人员的安全,军警联手到难民营挨家挨户进行搜索,“甚至还搜到过火箭弹,武器禁区可能还有地雷和战争期间没有引爆的弹药,搜查起来都是重装上阵,步步为营,确实有点危险。

  条件艰苦疾病肆虐、饮食单一

  但已学会苦中作乐

  除了治安混乱,当地疾病肆虐。5月,南苏丹邻国刚果民主共和国暴发了埃博拉疫情。6月,北部苏丹又爆发了水泻疫情。在难民营工作的中国维和警察,时刻面临着感染疟疾的风险。

  南苏丹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旱季气温逼近50摄氏度,雨季暴雨成河。另外,在维和期间,物资极为匮乏。

  “吃得确实不好,没法跟这边比,品种单一,蔬菜就是番茄、土豆、洋葱、茄子之类,然后就是冻牛肉、冻鸡肉,内陆国家也没海鲜,不过,生活再难,也不能亏待了自己的味蕾。”他笑着说,为此,沈盛彪会在当地做番茄炒蛋、肉末茄子、香辣猪蹄等美食,和同事们一起分享。

   肺腑之言希望在剩下的8个月

  能做得更多、更好

  在南苏丹,沈盛彪先后担任过难民营巡逻队员,难民营巡逻队主管,难民营评估队探员,现在的他又被调到总部公共信息办公室工作。

  “所以现在我安全一点了,主要是部门的调动,目前已经进入总部的十个关键部门之一。”他笑笑说,集装箱也不用住了,已经住水泥房了。

  “确实艰苦,但我出去就是为国家做点事,在任务区,不管是大使馆、部队、医疗队,还是中石油、多边机构组织的代表,大家都想着为国效力。条件这么苦,只有国家是最坚强的后盾,唯有向前。你如果去过,你也会有一样的想法,环境造就人,我想争得中国警队的口碑,赢得他国维和人员的肯定,不然也不用那么辛苦,一步一步考上目前的高层部门了。”在跟金报记者交流时,沈盛彪说出了肺腑之言,他希望在剩下的8个月,能做得更多、更好。 【徐施宏】来源: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