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音乐之旅

26.03.2017  21:24

  去音乐圣地维也纳,在金色大厅邂逅世界顶级音乐大师,聆听一场纯正的奥地利音乐会,是我多年来的向往。

  出访行程确定后,奥地利方面告知,我们到达维也纳的当天晚上,著名指挥大师克劳迪奥·阿巴多将率莫扎特管弦乐团在金色大厅演出。

  这个消息太令人激动了!真不敢相信,奢望变成现实,会来得那么顺利,那么突然。一个中国的普通音乐爱好者与一位世界顶尖指挥大师奇遇在音乐圣殿,那是何等的缘分!

  早在2007年,我曾随浙江省友协访问团出访奥地利。旅奥侨领从维也纳驱车赶到慕尼黑迎接我们入奥,考察著名旅游胜地哈斯达特。哈斯达特四面环山,依湖而立,风景如画,夕阳西下,漫步湖边,仿佛置身于梦幻般的童话世界。因萨尔茨堡离小镇不远,访问团顺道去了那里。在萨尔茨堡短暂的停留时间,我利用午餐的间隙赶往莫扎特故居,想象这位天才音乐家当年在此谱曲、演奏和生活的场景。那次,我遗憾地与萨尔茨堡的音乐会擦肩而过,也与神往之地维也纳擦肩而过。

  时隔5年我又踏上了这方音乐圣地,以弥补遗憾,了却我多年的心愿。我们乘坐奥地利航空公司的班机从意大利飞往维也纳。进入机舱,施特劳斯圆舞曲优美熟悉的旋律,瞬间把我的思绪从古罗马的兴盛和文艺复兴的辉煌,带向了维也纳的欢乐和优雅。我们无心品尝奥地利美食,不顾旅途疲劳,早早去金色大厅感受维也纳的音乐氛围,等候音乐会的开始。

  夜幕下的金色大厅,分外柔美和耀眼,它是一座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物。进入剧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老的巨型管风琴和十盏巨大的水晶吊灯。观众席没有豪华的软包座椅,由一张张简朴的实木靠背椅排列而成,紧凑而整齐,乐队的后面和两侧也加摆了座位。容纳1400人的剧场座无虚席,连后场的过道都站满了观众。现场的氛围让我感悟到,维也纳人是真正来享受音乐的,而不是来享受舒适的。

  金色大厅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直播现场,每年都会邀请一位世界级的指挥家率维也纳爱乐乐团在此演出,为全球音乐爱好者奉献新年音乐大餐。每当新年来临,我都会准时守候在电视机旁,躬逢其盛,恭聆其律,以此欢度新年。此次身临其境,心情格外激动。因导游的误导,我们把相机带进了剧场,找到座位就开始拍照,招来了奥地利观众的友好提醒,令我们有些尴尬。

  我与阿巴多其人其艺神交已久。从三联书店创办《爱乐》杂志起,我一直是它的忠实读者,读过一些介绍阿巴多的音乐评论,对阿巴多并不陌生。家中藏有不少他指挥的名版CD,闲暇之时偶有欣赏,对其艺喜爱有加。

  阿巴多1933年生于意大利米兰,1989年接棒卡拉扬,担任柏林爱乐乐团首席指挥,全世界音乐家为之弹冠相庆。他曾包揽了维也纳国立歌剧院、柏林爱乐乐团的指挥棒,成为继卡拉扬之后世界乐坛新首席。正因为阿巴多在音乐上的卓越贡献,各国授予他的荣誉头衔不计其数。晚年,阿巴多罹患胃癌,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战胜病魔,并重登舞台,继续与音乐一路同行。阿巴多为人低调,心态平和,从不爱宣传自己,与世无争的个性使他沉浸在音乐世界里,探求音乐的奇妙和真谛,终成音乐巨人、乐坛典范。

  阿巴多的指挥艺术具有鲜明的意大利特质,热情、明快、流畅。最大特点是遵循作曲家的本意,尊重原谱,善于抓住音乐中最本质的精髓,最大程度地还原作品的原味,而不彰显自己的个性。看似没有个性的背后,其实就是他集众家之所长、名师之大成所形成的特有风格。阿巴多对音乐的追求严肃、执着,每次演出都精心准备,得心应手地控制整个乐队。为了精准诠释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他花了足足10年时间研究。他对乐队的要求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与他合作过的乐手都知道他是出了名的挑剔。

  临近开演,剧场鸦雀无声,观众们静静等待主角阿巴多登场。当他从舞台右侧健步走向指挥台,观众报以热烈掌声。开场曲目为舒曼的《格诺费瓦》序曲。当阿巴多举起指挥棒,用他飘逸娴熟而高超的指挥造型,划出第一道弧线驾驭乐队奏响第一个音符的那一刻起,我深深感到音乐就是他人生的全部,他是为音乐而生的。他的音乐能彻底诠释音乐,任何烦恼杂念在他的音乐面前都会灰飞烟灭。

  闻名国际乐坛的莫扎特管弦乐团有17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演奏莫扎特音乐最杰出的交响乐团,也是萨尔茨堡音乐节的主力乐团。在阿巴多的指挥下,乐团对音乐的诠释古朴内敛、精准严谨,富有张力和感染力,对精神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十分到位,现场表现几乎完美。乐手个个神情专注,演奏投入,体现了专业素养、娴熟技巧和情感融入。阿巴多的指挥语言极其丰富多样,左手挥动潇洒优美,面部表情时而严肃,时而轻松,时而微笑。轻盈柔软、极具魅力的指挥手法,让人不敢相信他已年届耄耋。他记忆力超人,整场演出不看乐谱,挥洒自如。全场观众全神贯注,鸦雀无声,在阿巴多的魔棒下享受着音乐的饕餮大餐。

  第二曲是门德尔松《第三交响曲》。上半场结束,观众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阿巴多返场3次致谢观众。下半场是贝多芬《科里奥兰》序曲和舒曼《第二交响曲》,音乐会持续了两个小时。整场演出结束,观众全体起立,向阿巴多致敬。和着节拍的掌声经久不息,足足持续了15分钟,一浪高过一浪,大家久久不愿离去。阿巴多返场5次,率乐团频频向观众致谢。这是观众对音乐的热爱,对大师的崇敬;这是阿巴多对音乐舞台和观众的留念,因为他深知每一场演出都有可能成为他的绝唱。时隔多年的今天,现场感人的气氛仿佛还历历在目。

  按照中国的生肖属相,阿巴多属鸡。出国时,我特意随带了中国鸡年特种邮票首日封和阿巴多指挥伦敦交响乐团演奏肖邦、李斯特钢琴协奏曲的CD,争取请他签名。演出结束后,许多乐迷拿着签名本和鲜花等候在那里。但主办方顾及阿巴多的身体状况,只安排了他与乐迷的握手仪式。签名没能签上,合影未能如愿,未免有些遗憾,但能与阿巴多亲切握手,也足以成为我爱乐生涯中的珍贵记忆,足以让我回味一生。

  此后的几天,我们参观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瞻仰施特劳斯金色铜像,游览维也纳森林公园,俯瞰维也纳全景,感受维也纳优美、静谧、安宁的自然风貌,欣赏多瑙河美丽迷人的景色。奥地利中央公墓地处维也纳近郊,是世界著名音乐家、剧作家、导演身后结集的场所。尽管行程安排满档,我们还是挤时间驱车前往。在莫扎特、海顿、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施特劳斯父子墓前祭奠,向大师致敬。在我心里,它们早已不是一座座墓碑,而是一峦峦巍峨的音乐巅峰,一座座令人仰望的巨匠丰碑。

  赏乐归来成永别。时隔14个月,一代音乐大师阿巴多永远离开了我们。斯人虽已逝,丰碑将永矗,大师的音乐艺术将彪炳千秋,大师的音乐将留在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