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最合适的塑造

07.08.2015  01:07
  不是学者,也不是专家,而是一名高中生,却在一场学术展中发现10多处错误并进行了勘正。
  他叫张宏达,是杭二中的高二学生。前几天,他去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图书馆,观看正在展出的《从敦煌到犁靬——浙江大学新获丝绸之路研究外文文献展》,他发现,展览图录中有不少差错,比如,德语“fayencegefasse”的意思是彩陶,而图录却译为“琉璃器”,而图录中展示的均为陶瓷器,没有琉璃制品……
  张宏达给展览主办方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信,纠正了展览图录中的10多处错误。他的“挑刺”并没有引起主办方的不快,相反,工作人员马上给出了复函:“非常感谢来信,我们仔细看了,意见提得很好,你对文字和图像的敏感令人欣赏……
  人们很好奇:这个高中生有怎样的成长背景?如果没有真正的兴趣,一个高中生不可能有这样的知识积累。人们的印象中,杭二中高中生学业压力很大,不想还有学生能有这样的学术功底和“闲情逸致”。
  带着疑问,我找到了张宏达。他告诉我,写那篇《展览图录勘误》只用了一个多小时,也没有特意去查找资料。
  交谈中,我发现他有许多与众不同之处。比如他喜欢上外交部的官网,观察官方对人名、国名翻译的演变。他还喜欢浏览大英百科全书官网,而查阅资料时也只看英文版的维基百科。他的兴趣爱好还包括收集和研究世界各地的邮票和钱币,还有唱歌。他是杭二中英语社的副社长,也是合唱团的团员。去年,他跟随在牛津大学访学的母亲游历过欧洲十国,目前正自学西班牙语。
  我问,很多学生到了暑期就会直呼“无聊”,你会吗?张宏达说,无聊是因为没有目标,所以不知道做什么,而在每个暑假开始前,他会对假期时间做个安排,将提高自己相对薄弱的科目作为预期目标,难以坚持的时候,他会去找同学和朋友,或与老师和长辈交流,或者就沉浸在书的世界中。
  张宏达的父母都是拥有博士学位的大学英语老师。他的母亲于女士说,家中有一万多册藏书,张宏达上幼儿园时就开始看大彩页的儿童百科全书绘本,从小到大看过的百科全书,足有五六种。“让孩子读百科全书,既能增长知识又能训练记忆力,而孩子对世界有天生的好奇和敏感。”于女士还经常带孩子逛博物馆,因为百科全书中所描述的东西,大多数都能在博物馆里找到实物。
  所以,张宏达是“资深”的百科全书迷和博物馆迷,他能一眼看出《从敦煌到犁靬》展览图录中的那些错误,并非是他兴趣偏门,而是各种知识的厚积薄发。采访结束时,先前的那种“不可思议”感,在真正了解之后又觉得是那么自然。
  也许,那些在外人看来不可思议的“别人家的孩子”,当你了解到他们的成长经历,尤其是了解了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之后,都会觉得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在孩子成年以前,都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看世界,家庭才是影响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且能给予学校教育更全面和有益的补充。
  对于孩子的成长,家长既要保持一份耐心,也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只有这样,更多像张宏达这样视野宽阔、兴趣广泛的学生才能“野蛮生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