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车间学徒到总经理——叶君芳:我深爱这身蓝色工装

29.06.2016  12:18

叶君芳和工友们参加拔河比赛。

    走到锻造车间门口时,叶君芳变得比在办公室时健谈许多。他嘴角微扬,脸上透出一种兴奋的神情:“锻工,我当了15年!

    火红的“铁疙瘩”、汗流浃背的锻工,搭配着一锤一锤节拍单调的压机声。西装笔挺的叶君芳边走边介绍起车间的一处处角落,说话分贝比进车间前起码高出了一倍。这一刻,记者才真切地意识到,相比德谦杭重锻造有限公司总经理(以下简称“杭重锻造”)的身份,叶君芳有更贴切的称呼:工匠。

    淬火般的体质

    在见到叶君芳本人之前,记者就听说了他的特殊体质——一年四季不长痱子。

    “这些准备锻造的原材料‘铁疙瘩’,从炉子里拉到你面前的时候,温度1260℃。所以干锻造这个行当,后边一定要放一个电风扇,要不然会热得受不了。”叶君芳正跟记者交谈时,锻造车间的一口炉子打开,一块烧得火红的粗壮的“铁疙瘩”被行车缓缓地送往操作台,在“铁疙瘩”经过记者身旁几十米的距离时,一股热浪迎面扑来,记者后背的汗液也跟着开始渗了出来。

    每天,锻工和这些“铁疙瘩”的距离不超过3米。“前面火烤,后面冰凉。”叶君芳把这种感受称为局部淬火状态,虽然每个锻工都穿着厚重的帆布工作服,但身体前胸就像一件被加热到临界点的钢材,后背被瞬间冷却,锻工的身体特像一个经常承受热处理淬火的工件。如此,那身被无数次加热过的皮肤,变得连“痱子”都没了兴趣。

    锻造,是传统打铁手艺的演变。在古装影视剧里,常常有这样的场景:打铁匠在红色火焰前光着身子,千锤百炼后,将一件精妙无比的兵器交由高手手中。

    “在现代工业中,锻造行业承担着将金属塑性变形并具备使用功能的角色。”叶君芳说,好比面包师,要把面粉做成好看又好吃的面包,锻造出来的东西又不能是空心的,要有足够的强度、良好的韧性等品质,这需要充沛的体力和丰富的经验。

    2000年,南京汽轮机厂列出了一张“5万机组汽轮机叶轮”的订单,这让当时担任生产副总经理的叶君芳心动不已。然而,当时“杭重锻造”的1600T水压机在理论上只能锻造厚度小于200mm的叶轮锻件,南京杭汽轮的订单要求叶轮厚度达到500mm以上,几乎没有完成的可能性。叶君芳和对方说:“我们先给你们预制,产品合格了你再拿去。

    第一次,按照理论工艺锻造一个半小时,结果叶轮芯部没有打透,产品全部不合格;第二次,改为两次压制,成品出来后芯部好坏不均;第三次,叶君芳把锻工们全召集起来,准备亲自上阵。“从烧炉子开始记录,进炉温度多少、升温多少、保温时长多少、锻造时间多长。锻造的时候,我尝试把两边薄的轮廓先压好,中间厚的地方放着,因为热的时候容易导致外面变形内部无变化。等到表面冷里面热的时候再去压,内部就压实了。”这样的方式成了“杭重锻造”和叶君芳之间的默契,每当接到新产品订单时,叶君芳会照例脱掉西装,换上蓝色工装走进车间,和工友们一起攻坚克难。

    2008年,叶君芳和工友们探索的这套锻造工艺,被杭州市总工会授予“叶轮君芳先进操作法”。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李丹超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