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诸暨扎实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

30.12.2014  18:53

绍兴诸暨市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提高、注重实效”的原则,科学制定创建规划,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扎实推进省标准化学校创建工作。至目前,该市共有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134所,创建率达97.8%。

一是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中小学校舍建设列入每年的惠民实事工程,新建校舍由市镇两级财政全额出资建造,近三年每年投入均在2亿元左右;同时每年再投入5000万元用于义务教育校舍维修改造和运动场塑胶化建设,先后完成42所完小达标改造,新增体育场馆35个,塑胶田径场60个,三年校安工程共加固改造校舍面积15.38万平方米。同时全面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建成了全国首个区域“教育云”,近三年该市义务教育学校累计投入资金1.1亿元,新增图书 150万册、计算机1.3万台、多媒体2042套,以及大量的教学仪器设备,预计到2015年,全市各中小学将拥有3万多台云计算机,所有在校师生将真正实现“人人有机、时时可学、处处能通、共享更活、区域大同”的目标。

二是优化队伍全力构筑教育人才高地。该市教育局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合理的流动机制和务实的培训机制,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缩小城乡师资差距。深入实施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度,积极探索在“集团办学、城乡联盟、镇域一体”制度框架下的教师流动机制,努力实现区域内教师资源共享,目前全市共有1086位教师在区域范围内交流任职。探索实践欠发达乡镇新教师城区挂职实习制。近三年,全市共选派357名城区学校骨干教师到农村支教,选派20名城区中层干部到农村学校担任校长,组织100名农村中小学校长到城区学校或上海挂职锻炼,共有30名山区新教师到城区学校挂职学习。不断创新教师全员培训机制。积极开展送教下乡、网络研修、名师带徒、联片教研等办法,推进农村教师专业水平的整体提升;全市建立了48个名师工作室,50所农村中小学成为名师工作室的基地学校,262位研修员80%来自农村学校。

三是突破格局致力提升办学品位。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实施《诸暨市中小学“生活德育”五年行动计划》,逐步构建具有区域特色、校本特点的“生活德育”工作体系;积极创新德育校本教育,进一步打造“一校一项目、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校本特色德育品牌。严格执行课程方案,进一步规范综合课程开设,因地制宜开发校本课程和选修课程,满足学生多样性、个性化的选择需求;切实加强体育、艺术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积极实施以“和雅校园、温馨教室、经典阅读、活力社团、阳光学生”为重点的新校园文化建设达标和示范学校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书韵流香”图书漂流活动,蓬勃发展教师“业余文化社团”建设;深入开展“美丽校园”创建,牢固确立特色兴校理念,注重凝炼办学特色,不断明晰发展路径,努力以更宽的视野、更实的举措推动学校特色化、多样化、个性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