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激活“四大要素”推进“智慧教育”

14.08.2018  19:52
 

绍兴积极适应“互联网+教育”的需求,用“智慧教育”引领绍兴基础教育信息化新一轮发展,全力打造“智慧教育”高地。截至目前,该市省教育技术装备规范管理县(市、区)率先在全省实现100%覆盖,全市中小学校无线校园网实现100%覆盖,全市智慧教育学段、年级试点100%覆盖,全市教师网络空间开通率达99.45%,列全省第一,省网络空间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列全省第二。在省教育信息化考核中绍兴获得六连优。

一、加强顶层设计,激活制度保障

绍兴市在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的过程中,依据发展基础和现状,坚持需求导向,前瞻部署。加强顶层设计。坚持以保障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研究制定教育信息化专项规划与行动计划,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强标准落实。在绍兴市现代化学校评估操作标准中明确规定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教学资源和服务应用等智慧教育建设要求,科学引领并规范学校信息化工作。加强基础投入。仅2017年,全市普通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经费总投入5.06亿元。全市公办中小学校100%千兆到校、100%百兆到班。

二、创新项目建设,激活优质资源

绍兴市针对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投入有限与建设需求旺盛的矛盾,引入竞争考核机制,共享优质资源,营造良好氛围。创新项目建设。紧紧抓住省教育厅对全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资助这个“牛鼻子”,以项目资助竞争性获取机制和项目建设考核机制,激活区县市工作热情,极大地调动了县市、学校新项目建设的积极性,绍兴的竞争性获取机制和项目建设考核机制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中作了专题介绍。创新资源共享。整合该市名优教师资源,上传名师名课、学习素材、微课程、微电影等教育教学视频,共享优质教育,截至目前,“绍兴教育视频云”上共有各类自建视频2500余个。深化网络名师工作室、学科网络研修、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建设。在近两年的全国、省级“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比活动中,全市中小学教师参与人数达2.7万人,实录课数2437节,绝对数、参与率和实录课比例均列全省第一。创新网络宣传。充分利用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挖掘、宣传和表彰师德为先、育人为本的“最美教师”的感人事迹。首创高校“互联网+”,打造“时政进校园”。开展“网上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红色地带”“文明空间”,引导广大青少年成为智慧教育的实践者、参与者、建设者。

三、突出成果转化,激活技术应用

绍兴市坚持把信息化应用作为强大的推动力,落实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全过程。丰富研究平台。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以管促用、以学促建、管学并举、指导应用”的工作举措,探索新技术应用环境,搭建电教馆与学校研究新技术的平台,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激活新技术、新项目、新建设。创设电教馆与企业探究新技术应用的场所,与科大讯飞、中国移动、北京超星等企业合作,共同研发教育新技术,加快教育科研成果转化速度。加快智慧教室应用,全市配备有智慧教室的中小学校数超过三分之一。丰富实践应用。运用教育大数据实施精准教学的试点工作已在全市六个区、县(市)全面实施,其中,诸暨市开展区域教育桌面云的实践,创全国区域应用云技术先河,形成了“一朵‘教育云’ 润泽十万学生娃”的城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样本,并入选《地平线报告》。鲁迅小学“百草园”数字课程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首批教育信息化优秀应用案例;柯桥区智慧教育作为全省区域性整体推进唯一典型,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展示。丰富赛事活动。连续三年得到全省中小学机器翻译人比赛举办权,连续承办全国信息学奥赛、机器人大赛、全国NOC人形机器人大赛,积极开展学生机器人竞赛合作,连续三年创新性开展全市性3D创意设计赛、CM3创客挑战赛等创客项目,2018年获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创客竞赛项目5个名额,占全省三分之一以上。绍兴一中学生参加第34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共获得4枚金牌、7枚银牌、9枚铜牌的骄人成绩,金牌数和与北大签约数双双居全国第一。

四、建设智慧校园,激活教育变革

绍兴市坚持以智慧校园建设为目标,努力推动学校管理智慧、教育教学智慧、师生发展智慧、育人网络智慧等,促进学校办学智慧,推动学校持续融通发展。建设“智慧管理校园”。创新学校管理模式,学校管理集成化、智能化,将师生评价、成长档案、电子书包、绩效管理、学业检测等全方位实施软件管理整合,建成覆盖学校管理全方位的智能管理体系。建设“智慧数字校园”。开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度融合应用,培育形成绍兴市百所“数字校园示范建设校”。推进以阳明中学、海亮教育集团为示范的全市各学校智慧校园和智慧课堂建设项目,推动学校翻转课堂等混合式学习建设。推进区域云平台建设,打造实时课堂教学管理和测评的局域型云平台。建设“智慧书香校园”。通过建设6699个“班级智慧图书角”、819个“公共智慧书吧”,实现“时时、处处”学习的基本条件。目前,5所学校被评为省级“书香校园”,10名学生被评为省级“书香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