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四路并进”铺就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路线

03.03.2017  14:05

  近年来,绍兴市不断探索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之路,逐步铺就以越剧演艺、文创产业、非遗传承和文化企业“四路并进”的新路线,形成以文化带旅游、以旅游促文化的共赢新态势。

  铺就“越剧演艺”路线 推进戏曲文化与旅游相融合

  一是创精品促演出。绍兴近年来注重戏曲精品创作,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积极打造明星版越剧巡演。2016年,明星版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钗头凤》在全国17个省(市)的近50个城市巡演80多场,历时140多天,行程达2万公里,观众近8万人次。同时在巡演时向观众发放旅游券,推介绍兴旅游和绍兴黄酒,每到一处均广受欢迎。这一巡演模式为全国首创、全省唯一,不仅扩大了绍兴文化的影响力,也为中国越剧文化交流和越剧艺术的运营推广开拓了新路。

  二是搭平台办节会。通过举办各类戏剧节、多彩越剧活动吸引各地优秀演员、大众戏迷齐聚绍兴。已连续举办十四届的江浙沪(闽)越剧大展演,成为推动越剧传承发展的重要平台。2016年5至6月的经典越剧剧目展演,全国有15家越剧院团来绍兴演出30场,观众近2万人次。首届全球越剧戏迷嘉年华吸引了11个国外越剧团体、16个国内戏迷越剧团和11个高校社团,成立了全球越剧戏迷联谊会。2017年的越剧春晚,通过绍兴、上海、北京、广州、杭州五城联动,众多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同台演出,总票房突破100万,观众近7000人。

  铺就“文创产业”路线 推进文化创意与旅游相融合

  一是办赛事聚人气。重点是引导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进入旅游业,提升文化在旅游产品和服务中的附加值。2016年成功举办“首届绍兴市文化旅游创意产品设计大赛”,来自全国10个省(市)的29所高校、37家企业等参加比赛,同时举办了大赛作品暨绍兴地方特色产品综合主题展和大赛论坛,加强了文创产品开发的平台建设。

  二是转成果打品牌。注重推动文创作品成果转化,如绍兴黄酒衍生品系列从2012年开始营销推广,平均每年销售额已达200-300万,净利润达20-30%,实现了从文化创意设计到文化产品的链接和延伸。在此基础上,绍兴将每年举办文化旅游创意产品设计大赛活动,加强文化与旅游对接,努力实现作品产品化,产品商品化,并持续打造成为文化旅游融合的一大品牌。

  铺就“非遗传承”路线 推进传统文化与旅游相融合

  一是筑阵地搞项目。开展绍兴8.3平方公里老城区非遗活态展示展演工作项目调查,并摸排环城河边传统戏曲活动和茶馆设置情况,目前已形成老城区非遗活态展示规划图(草案),让非遗项目在老城区重现生机,进而推动绍兴文化旅游发展。绍兴市越城区、嵊州黄泽镇前良村入选浙江省传统戏剧之乡,嵊州越剧文化生态区被命名为省级文化生态区,新昌县小将镇被评为2016年度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同时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工作。

  二是做活动惠民生。每年做好“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2016年的活动主要是“绍兴师爷讲故事”、莲花落专场演出等20余场,受惠群众3万余人。连续两年组织举办非遗集市,2016年全市共有45个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非遗保护项目在非遗集市亮相。推出“你点我送”非遗项目点单配送服务,百姓可以自由选择诸如绍兴面塑、剪纸等传统手工技艺的培训内容进行点单预约,真正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

  铺就“文化企业”路线 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相融合

  一是出政策优环境。制定了《绍兴市文化产业十三五规划》《绍兴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关于加快文化旅游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及其实施细则,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2016年更新和明确了全市100家重点文化企业,指导帮助2家企业申报中央文化产业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帮助3家企业申报浙江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组织28家文化企业参加第11届中国(义乌)文交会等各类文化产业交易博览会。

  二是调结构促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从制造业转向影视、动漫、游戏、文化娱乐等文化内容产业,文化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对文化产业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上虞区的金科娱乐、世纪华通等通过收购兼并,从制造业转向游戏、数字娱乐、网络信息等新兴文化产业,打造e游小镇;新昌的美盛文化通过收购兼并动漫制作、传媒平台、动漫演艺等企业正在打造动漫全产业链;嵊州市的工艺美术创意和戏曲演艺形成集聚态势,越剧小镇正在规划建设;诸暨市的长城影视动漫文创园引入影视制作服务,带动了诸暨文化艺术服务和旅游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