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强内功树特色实现校地发展共赢

09.09.2016  22:33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紧紧抓住全省时尚产业发展和宁波时尚名城建设的契机,从高职办学内外部两个层面谋篇布局:一方面建设与时尚产业发展相配套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专业结构、课程教学与时尚产业的适应度;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校地融合”“国际合作”积极引进优质办学资源,不断扩大学校时尚特色资源的服务力和影响力。

一、构建与时尚产业和时尚名城建设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调整专业结构,对接时尚产业升级。根据“专业发展规划”,学校停招和改造了一批专业特色不明显、学科优势不突出、社会认可度较低的专业,把办学资源集中到纺织品设计、服装设计、人物形象设计、电子商务和品牌运营等宁波产业人才缺口较大的专业上。同时,在专业调整过程中,学校各专业之间形成了良性竞争和退出机制,使办学资源利用效率和全学校办学活力得到提升。

二是多措并举,全面开展教学改革工作。以教育部“卓越计划”为范本,学校推行“卓越技师”培养行动计划,每年挑选3%左右的优秀学生进行重点培养。2015年,98名参培学生顺利拿到卓越技师证书,94%的学生获高级职业证书,获竞赛奖项250项,其中国家级56项,专利17项,作品投入生产74件,发表论文11篇。卓越技师学生就业薪资水平高出普通毕业生30%。该项改革入选2015年省高职院校课堂教学创新与改革典型案例。

在课程评价改革方面,开展“评、展、鉴、赛”课程考核行动计划,通过校企教师共评、学生作品展示展演、职业技能鉴定、专业技能大赛等多元考核评价方式,提升学生课程学习质量和作品水平,使课堂教学与企业生产结合的更加紧密。2015年,全校387门课程开展实施此项改革,占总开课数42.6%,有100件学生课程作品被企业采纳投入市场。

三是整合资源,发展以专业为基础的创业教育。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创业实践相融合,全面构建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通过建立一套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立两支创新创业导师团设置三个阶段的创新创业班、打造四大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好五个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和建立六方联动运行机制的“123456工程”,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层次、水平和成效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为充分整合与利用校企双方优势资源,学校与恩凯控股有限公司、宁波创业创新学院共建创业学院,通过引进高素质专业导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与能力提升。

四是产教协同,牵头组建宁波市纺织服装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由宁波市经信委、宁波市教育局共同发起,学校牵头组建宁波纺织服装行指委,共同制订宁波市纺织服装行业人才培养的标准与规模,实现专业结构与职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同时,行指委还在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加强行业指导能力,充分发挥行业在政策研究、人才需求预测、专业建设与评估标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五是“走出去,引进来”,提升国际化时尚教育水平。学校不断加强与国外高水平时尚教育院校的教育交流与合作,通过专业合作、师生访学、合编教材、开设双语课程等途径积极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2015年,学校与国外院校合作课程30门、合编教材11部、开设全英语课程5门、双语课程11门,接收留学生30余名,派遣近百名学生赴国(境)外访学,三个月以上出访教师比重达到8.67%。目前,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排全省高职院校第四位。同时,学校还成为入选“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工程”的六所高职院校之一。

在与日本杉野服饰大学、韩国大邱工业大学长期开展专业合作的过程中,学校逐步摸索处国外院校合作实体办学的经验。2014年,与英国索尔福德大学合办高职层次的非独立法人办学机构——中英时尚设计学院成立,在省内首开国际化时尚教育实体办学的先河。前不久,英方教育质量认证组对中英时尚设计学院的办学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专业课程质量、专业教师水平、实验实训条件等完全达到英方要求,完全可以实现学分互认。

二、实施“校地合作”“国际合作”两大战略,抢占宁波时尚产业升级服务制高点

一是以依托办学优势,多形式、多渠道服务区域时尚产业转型需求。学校与宁波市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建设的宁波时尚经济研究所,为宁波时尚产业进行专门产业政策研究,出版专著《宁波时尚经济的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

高校不仅要成为产业人才的培育基地,也要发挥好区域产业聚集的平台作用。学校牵头成立宁波市纺织服装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推动宁波高校、科研机构和行业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入合作,提升区域产业集群的创新力和竞争力。目前。联盟已接纳会员单位58家,承担市级以上科技项目200余项,新建工程技术中心15个,年均获得专利授权600余项。

更精准地对接宁波时装企业品牌建设和海外市场拓展需求,帮助企业准确捕捉国际时尚趋势。2012年起,学校面向时装企业高级设计师连续开办了10期高端色彩培训。四年来,共有宁波数十家时装企业的122位高级经理人和设计师参培,开展了包括海外市场分析、品牌创意设计、首席产品官研究等十余项主题培训,为企业产品升级提供了重要的时尚信息和行业动态。

宁波纺织服装特色文献资源数据库是学校整理时尚资源、保护宁波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该数据库已经成为涵盖红帮文化、服装款式、企业名录、创意作品等10大门类,集学科性、区域性、产业性为一体的特色资源库,日均点击量1500次,总点击量超过1300万次。近期,学校完成了金银彩绣相关数据的整理工作,将1133件金银彩绣作品收入数据库,为保存和传承宁波文化遗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盘活科研资源,使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学校应用柔性干电极、柔性导线技术等两项核心专利,研制完成“柔性监护电极及其可穿戴系统”,获得“奇思甬动”创客大赛金奖,相关产品推向市场,成为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案例。

二是校企协同,实现高职教育与企业发展双方共赢。学校与浙江凤凰庄纺织品有限公司、和丰创意广场投资经营公司共同搭建的“宁波纺织服装协同创新中心”取得阶段性成果,已开设服装及面料馆20个、服装设计研发与设计师孵化中心1个,合作完成凤凰庄杯时装大赛项目、设计师摇篮计划等多个项目。此外,学校与上海黑迈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基于互联网的纺织服装云设计智造平台,为纺织服装产业个性化生产加工模式转变及人才培养奠定基础;与宁波百宏服饰、英国大使馆文教处和十几家英国高校合作开展“中英大学生协同创新项目”,连续三年在宁波国际服装节上举办“intrex品牌发布会”,通过校企合作、国际合作相融合,在引进了国际优质专业资源的同时推动了一个时尚品牌的诞生和发展;与太平鸟集团双方签署协同创新战略合作协议,通过优势资源的互补与相互促进,解决企业发展中的人才需求问题。在2015年“双十一”活动中,学校与太平鸟集团共建的电商人才培养基地创下了单日销售额3.83亿的记录。

三是拓宽渠道,深化与地方政府和行业学会间合作,实现区域产业服务和时尚教育协同发展。学校与江北区政府围绕“中英时尚产业园项目”建设,打造以中英时尚设计学院为主,以时尚艺术创客中心、时尚文化互联中心、时尚协同创新中心和时尚生活体验中心为辅的“一院四中心”时尚产业园。学校还与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合作,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宁波工作站”落户江北外滩,形成高职院校牵线搭桥,地方政府、国家行业学会和行业企业互补共进的良性机制,既为学校吸引了优质办学资源和社会服务的广阔渠道,又为江北区培育和发展时尚产业聚居区和文化品牌搭建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