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泰顺 绿色崛起

10.11.2015  10:44

      “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在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成立80周年这个重要时刻到来之际,对光辉岁月的回顾、对英勇先烈的追忆、对红色历史的重温,便有了特别的必要。
  青山巍巍依旧,历史彰彰如昨。作为有着传奇革命历史的泰顺,山川见证了烽火硝烟,大地留下了先驱脚印,百姓记忆铭记着峥嵘往事。也正因为如此,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的英勇精神,一直鞭策着山城的干部群众奋发图强。
  近年来,泰顺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战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昔日代表闭塞落后的青山绿水正为这座浙南山城注入强大的发展后劲,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泰顺正焕发勃勃生机,相继获得了“国家生态县”、“中国廊桥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市场投资开发第一县”等美誉,被列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县、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县、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成为绿色发展的“泰顺样本”。
  见证红色历史,事业代代相传。通过对80年前这段峥嵘岁月的缅怀纪念,传承革命精神,弘扬优良作风,可以让后人获得更多前进的动力,让泰顺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山城迎来活动盛典
  11月7日,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成立80周年纪念活动,在浙南革命老根据地泰顺隆重举行。
  纪念活动由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温州市委主办,中共温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泰顺县委承办。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领导的亲属和后人代表,挺进师转战地的党史研究机构负责人,省内党史部门负责人,以及温州、泰顺的干部群众,一起重温了这段英勇壮烈的历史。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领导刘英、粟裕、叶飞的子女后人来了;临时省委委员阮英平、范希健的子女后人来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参谋长王蕴瑞、浙南革命委员会主席郑丹甫的亲属也来了;甚至粟裕的秘书已经耄耋之年还专程前来。这一切,都是因为泰顺的山山水水,值得他们魂牵梦绕。
  九峰白柯湾,是泰顺县泗溪镇东北方向的一个小山村,地处海拔1100米的白凉尖半山腰上。村边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馆,始建于2001年,在浙南的红色教育基地中,有着不小的知名度。
  7日早上,沿着刚刚拓宽翻新的水泥路,驱车不断蜿蜒盘旋而上,雾气越来越浓密。天空忽然下起霏霏细雨,雨雾织就的纱幕,让纪念馆变得若隐若现。代表们一起来到白柯湾,不由为眼前陌生而又亲切的峰峦叠嶂所惊叹,为周边村民热情友善的欢迎所感动,更为革命历史陈列的史实所感染。
  根据活动的安排,代表们在纪念馆前聚集在一起,和着旋律高唱革命歌曲,一时间群山回音,大地共鸣。怀着对泰顺这片绿水青山的感激,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三位领导的后人一起来到植树点,挥锹培土种下桂树,留下了一份美好的纪念。
  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馆,建筑面积900多平方米,收藏了500多张历史图片和百余件老红军捐献的历史文物。面对图片中熟悉的面孔和一些耳熟能详的故事,代表们都有些激动。阮英平儿媳钟德沪在临时省委11个委员的图片前,热切地向边上人讲述自己熟知的一些往事;叶飞长女叶小楠一边徜徉一边感慨:“父亲战斗过的其他地方,我都已经走过,只有泰顺我是第一次来,总算走遍了。”
  白柯湾村的一座老宅,苍黑的柱子和墙壁显示着岁月沧桑,挂着“刘英粟裕同志办公旧址”指示牌。代表们来到老宅堂前,面对先辈工作过的地方,纷纷探看各处,感受曾经的艰苦岁月。
  白柯湾村头有几棵古老的苦楮树,遮罩着一座小宫庙,是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成立旧址。现在的庙内,三个人物蜡像围着一张桌子在开会,重现商讨成立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时的场景。刘英、粟裕、叶飞的后人,对着亲人蜡像倍感激动和亲切,纷纷诉说父辈经历,找位置合影留念。
  叶小楠与妹妹叶葳葳一起在小宫庙外合影。她说:“今天参观,我内心十分激动。父亲当年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奋勇拼杀,开创了一段难以磨灭的光辉历史。我们作为后人,不仅要缅怀,而且要懂得思考,为什么他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毫不畏惧,勇往直前。”
  王蕴瑞的孙女王红兵,一个人悄悄地走到小宫庙后坡的纪念碑前,对碑文拍照。她感觉没有署名的碑文字体很眼熟,所以细看是否亲属所写。她说:“抬头注视着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纪念碑,它似乎静静地讲述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红色岁月,不仅激励我们后人要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也要继续在今后的生活中奋发图强。”
  粟裕之子粟戎生则提出:抗战爆发后,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在无法及时得到中共中央指示的情况下,把握形势独立分析,积极争取与地方国民政府谈判参加抗日,这种开拓创新精神值得后人好好提炼总结。年轻人从革命先驱的斗争实践中可以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能对当下的工作、生活、信念提供指导。
  参观中,不知何时雨雾散去,天色豁然开朗,在连绵雨天竟出现久违的灿烂阳光。蓝天白云映衬着连绵青山,壮美山河尽收眼底。
  代表们震撼于峥嵘岁月的艰苦卓绝,敬佩于前辈先烈的丰功伟绩,感怀于红色精神代代相传的历史使命,也感动于泰顺老区群众的深厚感情。刘英之子刘锡荣感慨:以前这里的路都是羊肠小道,现在都变成康庄大道了,当地政府为老根据地发展,做出了很多努力!
红色历史峥嵘岁月
  80年前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的成立,似乎源于战争中的偶然,实则出于历史发展的必然。通过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领导的后人代表讲述,大家聆听到了那段烽火连天、艰苦顽强的岁月记录。
  1934年10月,为保存革命有生力量和北上抗日,中共中央、中央红军主力撤离苏区,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留下部分红军和党政机关人员,在与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坚持了英勇无畏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是由原红十军团(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突围部队为基础组建而成的,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武装力量。1935年2月组建时,全师仅538人,粟裕任师长,刘英任政委。
  1935年3月,红军挺进师到达浙西南,并于当年夏天建立了以仙霞岭为中心的浙西南游击根据地,队伍发展到近千人。但第一次“围剿”,使根据地遭受严重摧残,队伍锐减至300余人。由此,1935年10月,红军挺进师主力转移到闽浙边,以泰顺东部山区为中心开辟浙南游击根据地。
  1935年10月5日,粟裕、刘英率红军挺进师主力120余人,与叶飞等人率领的红军闽东独立师在寿宁县含溪村会师。当日双方召开了第一次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并拟定了领导名单。
  1935年11月上旬,叶飞来到红军挺进师驻地泰顺县九峰白柯湾,就联合开展革命行动进行深入协商。11月7日,在白柯湾小宫庙,红军挺进师、闽东红军独立师双方领导人举行第二次联席会议,正式宣布成立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当时的省委委员共 11 人,刘英任书记,粟裕任组织部长,叶飞任宣传部长兼少共省委书记。临时省委下辖浙西南、闽东两个特委。同时成立闽浙边临时省军区,粟裕为司令员,刘英兼政委。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的成立,对于加强闽浙边根据地的统一领导、有效组织反“围剿”斗争起到积极作用,使闽东、浙南、浙西南、浙东四个游击区基本上连成一片,有力推动了红军挺进师在浙南一带展开革命活动。
  在中共闽东特委和浙南地方党组织的支持下,至1936年底,红军挺进师兵力发展到1500余人。1937年2月,浙南军民经受住了第二次“围剿”的严峻考验。
  随着抗日战争形势的日益紧迫,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领导审时度势,争取与国民党地方当局和平谈判,共同抗日。1937年8月,双方达成合作抗日的协议。10月,300多名红军挺进师战士到平阳山门集中,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
  1938年3月,粟裕率领抗日游击总队开赴皖南,编入新四军;刘英等一批干部则坚守浙南,继续领导浙江党组织开展工作。
  1938年5月,中共东南分局决定撤销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成立中共浙江临时省委。自此,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光荣地完成了历史使命。
薪火相传贡献巨大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的成立,红军挺进师在浙江的三年游击战争,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作出哪些贡献?经历其中的当事人,曾经有过诸多回忆;研究历史的专家学者,作出了深入分析和评价。
  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所著的《中共浙江党史》记载,红军挺进师有力地掩护和策应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保存了一支能排除万难、创造奇迹的武装力量,积累了游击战争的经验,在浙江各地培养了大批革命新生力量,为浙江的解放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红军挺进师以顽强的革命意志、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完成了党所赋予的光荣任务,推动了浙南与浙江革命形势的发展。处于浙南游击根据地核心区域的泰顺人民,舍生忘死、无私奉献,全力支持浙南党组织和红军挺进师,为浙南革命斗争的发展作了巨大的贡献与牺牲。
  在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浙南——南方革命的一个战略支点》一书,收录了刘英1940年夏在皖南撰写的《北上抗日与坚持浙闽边三年斗争的回忆》,详细记录了红军挺进师在闽浙边各个时期行动的情形及经验教训。
  粟裕在《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一书中,记录了挺进浙西南、创建浙西南游击根据地、反“围剿”、迎接抗日高潮的全过程。
  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浙南游击区》一书中,叶飞专门撰写《忆三年游击战争中的粟裕同志》,描述战争经历。
  同样经历这段难忘岁月的龙跃,1982年7月口述了《红军挺进师在泰顺(1935年-1936年)》和《台边战斗与仓边战斗》的回忆文章,具体回忆亲历的战斗。
  此外,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红军挺进师在泰顺》等书籍,整理出一颗颗史实珍珠,串成了可歌可泣的泰顺红色历史。
  “红色之区”泰顺,目前境内保留着20多处革命胜迹,1988年被命名为“革命老根据地县”。为了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泰顺县一直大力保护革命胜迹,中共浙闽边临时省委成立旧址已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第二批名录》;白柯湾小宫庙旧址、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馆等构成的红色纪念路线,已成浙南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纪念活动中,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主要负责人总结道: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历史,回眸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我们要以纪念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成立80周年为契机,深化革命传统教育,传承推广红色文化,继承弘扬革命精神。
“红色之区”
今朝绿色崛起
  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泰顺开辟浙南游击根据地,是因为山高林密,地处偏僻,交通落后;80年后,天堑变通途,山乡换新颜,红色的精神依然流淌在洞宫山下、飞云水畔。来自各地的代表重温了红色历史,更零距离看到泰顺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绿水青山的建设实践中,泰顺县作为浙南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传承红色精神,弘扬红色文化,形成“红绿相间”的旅游新格局。红色旅游正与廊桥文化园、氡泉景区、乌岩岭国家自然保护区相辉映,形成泰顺四大旅游品牌。
  今年5月,泰顺县投入大量资金,拓宽了泗溪镇通往白柯湾的道路,旅游大巴已能直接开进白柯湾村。“今年泰顺以挺进师纪念馆为重点,对周边区域包括白柯湾、灵家山、小南山三个村进行统一整修。纪念馆通过图文展播、场景还原、浮雕蜡像、3D互动影像等方式,真实地重温了红军挺进师艰苦卓越的三年游击战争。”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馆馆长林上兆介绍说,每年有3万余人前来参观,现在纪念馆的内容丰富了,形式也多样了,参观的人肯定会更多。
  根据泰顺红色旅游整体规划,泰顺未来的红色旅游,在重走红军路、聆听红色故事、唱响红色歌曲之外,将以九峰省级风景名胜区的优美自然环境为依托,以工农红军红色文化为主脉,结合农业发展和乡村特色旅游项目,形成“一条红色路,一群彩色村”的红色旅游格局。
  传承红色基因,加快绿色赶超。泰顺将以纪念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成立80周年为契机,在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征途中,坚定不移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推进廊桥国家公园建设,绘就美丽泰顺的生动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