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紫阳街道这支民间护水队让人刮目相看

14.09.2015  12:05

   69岁的赵掌珠是上城区紫阳街道民间护水队的队员。她每天晨起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来到自己负责的贴沙河永昌桥平安里段走上一个来回,看看河面上是否有垃圾,遇到有人在河里洗衣服或钓鱼便加以劝说和制止。
  而在紫阳街道,像赵掌珠一样的民间护水员还有29位,他们分别负责巡查上城区范围内的中河、贴沙河、新开河、新塘河、钱塘江五条河道,对洗衣、钓鱼、洗澡、游泳等破坏水质的行为进行劝导,尽心尽力管护好家门口的母亲河。
  他们总说:“家园是自己的,我们每天生活在这里,就更要好好地保护它。
  
   每天风雨无阻巡河四次以上
   专管洗衣、垂钓等不文明行为
  上周五上午9点,记者在贴沙河边找到了正在巡查的赵掌珠。她身穿印有“紫阳护水队”字样的天蓝色T恤,头戴蓝色鸭舌帽,正在劝说一对洗衣的母女。
  “小妹,这个贴沙河是备用水源,不好在这里洗衣服的。”“如果人人都像你们一样在河里洗衣服,那这些肥皂泡沫,到头来都吃到肚子里了,多不健康。为自己想想,也为别人想想。”赵掌珠一个不停地劝说着。一开始,这对母女态度比较差,用“要你多管闲事”来回击。
  见赵掌珠似乎不打算放弃“管闲事”,便开始替自己辩解,“家里只有20个平方,没地方洗衣服,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即便这样也是不行的。”赵掌珠的音调慢慢提高,不少路过的居民纷纷来围观,母女俩被说得难为情了,最终端着水桶上岸走了。
  待母女俩走远,赵掌珠拿出随身携带的护河日志本,记上一笔“9月11日,早上9点,有2人在洗衣,被劝退。
  当问到为何选择做护水员时,赵掌珠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不想看到政府花了这么多的财力、物力治理好的河水,再被人为地破坏。守在家门口,保护我们身边的生态环境,心里踏实,环境好了,平时走走心里也很舒服。
  赵掌珠负责的河段只有短短500米长度,但每天她都要来来回回巡查四次以上,不管刮风下雨。
  “唉,现在都习惯遭人白眼了。”赵掌珠说,与刚成立护水队时的情形相比,现在情况已经好很多了。刚开始时,在河边洗衣服的居民确实很多,几乎每天都要劝说10来个。
  “怎么劝说都不理,就是把我们当空气。能有什么办法?只能厚着脸皮慢慢磨,磨到见我烦了,自然就走了。”赵掌珠说,甚至有时候,她还会跑到人家家里去,一刻不停地给居民“讲事实、摆道理”,“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直到人家见我怕。
  遇到在河道里搭建洗衣平台的居民,赵掌珠也是毫不客气地“”。一开始,自掏腰包请收废品的大叔帮忙拆,但居民屡拆屡建,赵掌珠没办法只能请来社区和城管执法。“斩断了下河的路,自然洗衣服的人就少了。
  现在,一些熟面孔见到赵掌珠时,还会主动报备,“大姐,我现在都不去河里钓鱼了”、“我也不去河里洗衣服了”,就怕被赵掌珠逮着多说几句。
  
   每月一次例会
   揪出要解决的大问题
  据了解,紫阳街道的民间护水队共有30位队员,这30位队员分别来自辖区12个社区,对所属社区的河道采取分片包干作业。其中,中河10名,新开河6名,贴沙河9名,新塘河2名,钱塘江3名。
  除了日常的巡河,每个月的12日,护水队的成员都要与社区、街道相关负责人碰头开个例会。例会讲些啥?主要是介绍怎样劝导更有效等经验,讲述巡查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报告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可别小瞧了这个例会,它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就拿上个月的例会来说,就揪出了两个需要解决的大问题——改造中河部分路段的游步道、对贴沙河进行物理隔离。
  68岁的樊建华负责的是中河望仙桥通江桥段的。此前,她在巡河时发现,部分铺设木板的游步道出现了腐烂、松动的情况,她便将这一情况记录下来,在每月一次的例会中提了出来。
  “用木板铺设虽然美观,但风吹日晒容易遭受破坏,建议铺设石板。”经过例会讨论,最终采纳了樊建华的意见,目前,游步道改造工程已经启动。
  而对贴沙河进行物理隔离,是护水员们一致提出的意见。“贴沙河作为杭州的备用水源,重要性不言而喻。仅仅靠劝导,效果并不突出,只有安装护栏才能彻底隔绝不文明行为。
  紫阳街道城管科相关负责人说,上城区河道监管部门联合紫阳街道共同邀请居民代表召开了关于贴沙河物理隔离专题会议。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可在贴沙河上游段增设隔离效果较好的护栏网来杜绝不文明行为。
  预计,工程将于9月底前完成公开招投标,11月初完成施工。(本站编辑 贾晓芸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