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贴市场办学 培育实用人才

27.04.2015  17:03
  紧贴市场办学,兑现服务社会的承诺
  【专业建设贴近区域经济    办学规格对接市场需求】
  如果说,普通高校还需要保护一些“孤独的思考者”,那么,对于职业院校的教师来说,想躲在图书馆里做学问就不合时宜了。30岁刚出头的朱云辉,除了是杭州市高级技工学校的教师,还身兼杭州大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朱云辉机修钳工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自去年入围第三批10个“杭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之后,朱云辉在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里带高徒、传绝技,一方面为机械行业培养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进行技术研发和攻关,助力大精机械等龙头企业的转型升级。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教师们长年泡在车间里,学生们跟着企业师傅上门做售后服务,活跃在校园里的面孔反而是来自合作单位的职工们。校园生态的发展全然打破了与社会之间的围墙。  
     “产业发展到哪里,学校就跟进到哪里。”这是该校领导班子的共识。他们的办学视野始终聚焦于市场的“风吹草动”,早在2011年,学校就认真研究《杭州市十大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1—2015年)》,根据旅游休闲、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的人才市场需求来调整专业布局,适时提出“三个优势”的发展路径,具体为——
      机械电气类专业主动对接制造业技能人才结构的新变化,“再创优势”。机械工程系坚持高端化、差异化发展,应对数控等专业同质化低水平泛滥现状,重点突出工艺与编程方向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强化机电一体化方向,探索专业大类招生办法,在中级工以后向数控设备维修和汽车维修两个细分专业方向发展;强化模具设计与制造,积极向工业设计和快速制造方向拓展转型。电气工程系围绕综合性电气设备维修与安装方向深化基础能力的培养,强化电气工程和楼宇工程两个方向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按照工业现场自动化、复杂电气设备开发、智能化控制和工业机器人4个细分方向设置研修目标。
     园林、药学等特色专业切实加快人才培养的市场对接,“做强优势”。园林技术系以突出绿化养护为重点,向宽基础、专门化转变,将专业基础知识覆盖到园林材料、设计、施工、养护、项目管理和市场营销整个产业链。同时,重视技师段学生在养护、设计、工程施工3个方向的技能培养。药学技术系在夯实应知应会能力的基础上,重视将化学制药向化学与生物制药并重转变;重视中药学技能研究与人才培养,在中药现代化方向寻求专业建设的突破口,设定技能研修方向;重视药学技术向大健康产业方向衍生的研究。
      酒管、烹饪类专业认真把握现代服务业发展大趋势,“做大优势”。酒店类专业坚持高端酒店服务人才的培养,同时拓宽专业建设新内容,加强文化创意、会展服务、旅游从业、休闲产业和电子商务基础的内涵比重;烹饪专业既要加强和巩固中、西餐方向高端技能人才培养,又要加快研究食品工程全领域的专业开发,使食品制造、营养学和食品检验检疫等内容成为专业建设新支撑。
         改变,源自视野,专业培养跳出封闭式的技能点训练,向产业链的两端延伸。
     “机器换人的理念提出以后,大量的中段技术操作工将被取代,而全产业链的上、下游工人将供不应求,所以我们的机械类专业强调工业设计能力的培养,这与经济发展趋势是吻合的,也有助于学生找到定位、实现高质量就业。”基于全产业链思维,副校长陆卫国说,像他们这样的技工学校更显优势,五年制高级工班占办学规模的75%,示范校4个重点建设专业分别保证有一个以上的六年制技师班,“高级工以及之后的培养引入‘技师研修’的概念,我们结合企业的实践,全面参与他们的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
     今年3月,该校与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办班,区里机械电气行业的龙头企业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一个班为一个区完成培养,开启了校企合作的新模式。“鲜有企业的规模能大到消化一个班的就业,所以我们请政府搭台,最后半年根据个性化需求,由七八家企业自主完成对口授课。
         专业设置围绕区域经济展开,办学规格根据市场需求设定,陆卫国在娓娓道来中透露出一种决心,那就是:努力让该校的办学史成为杭州市地方经济发展史的缩影。 
 
  B.  人才培养篇 
  培养模式改革,从学生成才需求出发
  【一体两翼促高端发展    理实相衔助技能突破】 
             面对一字排开的烈酒、利口酒和葡萄酒等三类十款不同的酒,不仅要在极短的时间内鉴别酒品,更要分析、记录每一款酒的产地、原料和口感。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金立立临危不乱,通过看、闻、嘬、品等程序,以全对成绩拿下该轮比赛满分。综合此前咖啡制作和西餐零点服务两轮成绩,他成功拿到了“技能奥运会”入场券,将代表中国出战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餐厅服务项目。“未来我希望能出国深造酒店管理”,金立立说,学一门手艺就要做到极致,到更高的实践平台去历练自己,才能成就他的核心竞争力。
     不只熟练掌握品酒、调酒、咖啡冲泡、西餐服务等专业技能,更要加入文化创意、会展服务休闲旅游等内涵比重,酒店管理专业坚持培养高端酒店服务人才,要求学生养成执着于技的“工匠精神”。“在抓好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知应会,为学生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我们还鼓励高段学生进行技能研修学习,使人才培养向产业链两端拓展,在前端工业设计、末端生产性服务上有所突破。”校长洪春林说,该校要培养复合技能型人才,走出一条“以一体化课程为主体、应知应会和高端研修为两翼”的高端创新路子。
     跳出常规园林养护人才培养的思维桎梏,园林技术专业从园林材料开始培养上游技术人才,不仅是苗木材料的认知与养护,还包括小型绿地材料的分析研究,努力向园林技术人才的上、下游两端拓展。“向上游拓展培养园林设计师、向下游延伸培养高级养护工,纯中级工概念正在逐渐淡化。”该校副校长马建伟介绍说,不满足于常规园林养护人才的培养,园林技术专业采取实习与研修相结合的模式,将高段学生的技能研修与企业的高端研发、设计与改造工程结合起来,与教师的技能提高和专业深造结合起来,实现了企业要求、教师需求和学生探求三者的融合统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承接企业合作项目,融入企业进行课题设计、技术改造、产品开发,全面提升了技能水平和综合职业素养。
      完善一体化课程场地建设,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开发一体化课程校本教材,培养一体化课程师资队伍……为更好地推进“一体两翼”人才培养,使学生成长为有专业、有技能、有优势、有潜力的高端创新人才,杭州市高级技工学校以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数控加工两大试点专业为基础,逐步向园林、药学、烹饪酒管类专业的主干课程渗透,在全校范围内铺开理实一体化教学。
     “学校要求各专业在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并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开展教学设计、安排教学活动,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洪春林表示,各专业在“一体两翼”培养实践中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逐步形成了具有专业特色的个性化培养模式。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学研产三结合”模式,数控加工专业“三阶三进”模式,药物制剂专业“两平台、三结合、四方向”模式,园林专业“三段制”模式等,不但丰富了该校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内涵与形式,而且极大地促进了该校学生的技能飞跃。
         
  课程体系改革,坚持教学做一体原则
  【专业主干课程受企业肯定    教学资源库开发立体多元】 
           2015年初,浙江亚龙教育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继权带着最新研发的机器人项目造访该校。“按照‘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思路,将机器人项目开发为12个独立模块,配备无人飞机、遥感测控等实用新技术,并以此为载体,开发多功能机器人软件,让学生在课题的指导下做出一个机器人,在‘做’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技能和知识。”陈继权列举了他对杭州市高级技工学校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与想法。曾为很多本专科院校乃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过课程开发,亚龙公司有很多成功经验。
     对于杭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来说,这样的交流分享并不陌生,几乎每一门专业主干课程的开发背后,都有行业企业的意见支持。通过企业专家咨询、教师进企业调研、组织校企恳谈会等形式,明确专业主干课程体系、确定课程内容编排、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并将之转化为一体化课程,该校尤其重视技术技能需求研究,在课程中渗透对学生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综合培养。
     “在与企业沟通之后,我们还在一年级课程中增设了专业文化、文明礼仪、双纪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4个模块的内容。”副校长董建慧说,该校积极推进精品课程、校本教材建设,一体化教学、现代学徒制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两年来,重点建设专业已累计完善课程标准46门,新建精品课程9门,编写工作页手册、教辅教材和实训指导书18本,出版教材5本,实现了课程资源的盘活、更新与整合。
      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也是数字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过程。将校本课程资源及时数字化、网络化、共享化,杭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打造了一个立体化、多层次、多介质的新型教学资源库。将教学资源按技能等级要求划分为基础技能、基本技能和提高技能3个层次,网罗教材、课程标准、考核方案、电子教案、课件、题库和视频等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以纸质教材、网络、光盘等各种介质呈现。如今,各重点建设专业新建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累计达27门,多媒体数字资源总量达0.56TB。     
 
  校企合作篇 
  合作平台创新,分层合作以贴近教学需求
  【区分合作层次    层级顺次推进    每年动态更新】
  作为我国最大的工业汽轮机制造公司,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拥有绝对的行业话语权,多年来保持在1%以下的离职率既见证了它的企业凝聚力,也反映出想要进入杭汽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就是这家企业,日前主动面向杭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提供10个定向招聘岗位,“我们今年总共才招20位技工”,人力资源主管金斌说。
     因为去年招录的模具专业毕业生陈君峰在叶片分厂表现优异,还代表公司参加杭州市数控操作比武获得第一名,后又在全国数控五轴加工中心比赛中获得第十名,这让杭汽轮公司对该校毕业生的整体素质有了全新认识,更主动提出参加该校的实习就业洽谈会,定向招收高技能人才。“学生既有大专文凭,又有技师等级证书,而公司目前最稀缺的就是技术研发人才和高级蓝领。”金斌表示,杭州市高级技工学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正好契合了他们的用工需要。
      杭汽轮公司对该校学生赞不绝口,殊不知,杭州市高级技工学校对杭汽轮公司也作出了很高的合作等级评定,“作为行业龙头企业,杭汽轮公司是我们要争取的优质合作企业,除了要引进他们先进的企业文化和实际生产项目外,我们还将在该公司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陆卫国说,像杭汽轮公司这样被划入核心层合作关系的企业共有45家,另外该校还与59家企业形成合作层合作关系,与87家企业形成辐射层合作关系。
      按照不同专业和技能工种,综合考虑其就业吸纳能力、技能技术应用水平及企业规模等因素,优选合作企业。在此基础上,杭州市高级技工学校创新合作企业的平台分层,将其区分为核心层、合作层和辐射层企业,按照层级顺次开展校企合作。“每一层级的合作企业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要积极推动合作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也会根据行业企业的发展态势,动态调整合作层级与程度,确保合作优质、高效。”陆卫国补充道。
   合作层企业要接纳学生进企业实习、就业,辐射层企业是学生实习实训的有益补充,而作为核心层企业,不仅要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还要参与产学研创新、共建实训基地,进行各种深层次合作。与杭州大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共建“校中厂”,与浙江亚龙教育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师资培训中心和机器人研发中心,与杭州市园林绿化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享一站式园艺购物中心……杭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每年都会确立或更新3~4家大中型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5~10家大中型企业成为核心层合作伙伴,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
         
  合作机制创新,双元培养以推进产教融合
  【“八个共同”确保合作深度    “八种类型”确保人才共育】 
             在专业发展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专业规划、教学标准、实习生管理等内容是否与时俱进,是否真正契合了行业企业的发展节奏?烹饪旅游系主任高静常常思考这个问题。为了确保教学真正做到应市场所需而动,她邀请杭州黄龙饭店、浙江世贸君澜大酒店、杭州国大雷迪森广场酒店等10多家酒店的老总、汇聚一堂,共商专业建设现状与发展规划。
     一番头脑风暴后,双方明确了酒店管理专业拓展休闲旅游方向、烹饪专业结合食品工程方向的发展定位。与此同时,校企双方还就共商专业规划、共议课程体系、共组师资队伍、共创工学一体、共评学生技能、共促学生就业、共建专业文化、共享合作资源等工作进行了激烈讨论,高静一边凝神细听,一边奋笔疾书,一条条清晰而具体的合作方案跃然纸上。“这‘八个共同’的校企合作机制要求我们主动对接行业主管部门、协会和企业,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互派人员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开辟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营造实景化的实训环境,同时建立社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高静说。
     “西子联合集团此前还将集团技能竞赛办到了学校里,这对学校来说是一种资源共享,师生观摩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陆卫国说,用学校所能提供的优质服务来吸引企业,转变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态度与积极性。“传统意义上的校企合作主要是劳动输出,但现在更讲究提高员工素质、优化课程培养结构、实现师资互通。
         像这样,把合作企业,尤其是核心层企业引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让企业从一个旁观者、被动参与者转型为引导者和积极推动者。两年来,杭州市高级技工学校共邀请了35家企业的41名专家参与五大专业的规划研讨,建立了一支82人的企业专家师资队伍,专家上课率接近5%,11个专业的1400多名学生实现多元评价,毕业生进入合作企业就业率高达97.7%。
     不拘泥于合作的形式,但讲求合作的实效,始终站在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的制高点,利用一切有利于教学发展的资源,为人才培养服务。这是该校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路子的出发点。为此,近年来学校广泛应用订单培养、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引企入校、技能大师工作室引领、高端研修、企业宣讲会、校园招聘会等“八种类型”,拓展校企共育人才模式。在常态化的校企交流合作中,学生对企业更为了解,逐步培养起对心仪企业的忠诚度,企业元素也渗透进教育教学管理的各环节,使专业人才更匹配岗位需求,真正实现了“专业对岗”“技能适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