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女孩:不用再给自己扎针

26.07.2015  19:20

施燕(化名)是杭州建德上马小学五年级学生,别人都叫她“小燕子”。她最喜欢的一件事是上学,最担心的是下课——每一次下课,每一个饭点,对其他同学来说都是一种小幸福,对她来说却都是一个个催疼的信号。

施燕的书包里会长久地放着一管针筒、几剂药品,每天都要给自己打针,而且是一天十次,她坚持这样过了半年。

下课铃响,大部分同学都会去走廊或者操场玩,她却只能按照固定程序冲向老师办公室:打开用手绢包着的针筒和药盒,拿出酒精棉,消毒、开瓶、抽液、排出针头空气,撩起衣服,然后闭上眼睛,一针扎下去……

每天要给自己打针,不是一两针,而是好多针!她患上“I型糖尿病”,注射胰岛素是她的生命所系。为了能和其他同学一样读书,她把这些针、药都带到了学校,每天要给自己抽血6次用来测血糖,给自己注射4次胰岛素。

 

 

小燕子很可爱,但她的厄运始于2014年8月。“那个时候总听她说没有力气,很累,又总会饿,带去医院检查,说是‘甲亢’。”施协良今年45岁,当时无法接受医院出具的诊断书。“我带着女儿去大医院,不仅确诊了‘甲亢’,一段时间后还查出了‘I型糖尿病’。”

“爸爸和妈妈都让我休学,在家养着,可是我喜欢上学,只有上学了我才觉得高兴,才会忘记自己正在生病。”小燕子说话时的语气和爸爸完全不一样,尽管她每时每刻都觉得口渴,并且浑身没有一点力气,但她几乎没有落下一堂课,即使住院期间,她也要在病房依据课程进度自学。“把书读好了,身体就不难受了。”

腾讯大浙网在了解到施燕的情况后,立即联合钱江晚报在腾讯公益的乐捐平台搭建了线上捐款的通道,然后利用弹窗把施燕的报道推送出去,短短几分钟之内,许许多多的爱心网友为施燕筹满了5万元。这些善款都将用于施燕安装胰岛素泵。

6月份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施燕给姐姐发了一条短信:成绩报告单出来了,语文92分,数学81分,英语95分,总分全班第四。当姐姐问她要什么礼物的时候,她说要一双凉鞋。

7月7日施燕来到杭州,准备接受安装胰岛素泵的手术。在医院住院2天并进行多项检查后,7月13日她在省儿保滨江院区接受了手术。手术过程很短,前后大概只有10分钟。之后,她的身体上多了一个小小的“火柴盒”:这个很小的盒子是胰岛素泵,它通过一根塑料软管连接针头,而针头被植入小燕子的皮肤——这个装置将模仿人体功能,24小时不间断地为“小燕子”提供胰岛素。

从手术完结开始,她不再需要每天提心吊胆:早上出门时忘记带针带药,下课间隙不用担心走廊太挤,也不再需要老师们为她腾办公室打针了……

“我们联系了胰岛素泵的厂家,技术人员直接到医院给我们进行了讲解。”施燕的姐姐施燕青说,胰岛素泵的价格是5.98万元,比当时预想的要贵。但这种泵的效果更好,只要把需要注射的胰岛素一次性放进盒里就可以,中间也不需要任何消毒、打针、换药。“这个泵很小,不影响穿衣服,也不影响普通的运动。”她为自己的妹妹能装上这种胰岛素泵感到庆幸。

做完了手术,又受到了很多人的关心,出院当天,她高兴地叫着要请大家吃面。大家拗不过,去了面店,她很有“范”地给大家点单,还很守秩序地坐等叫号。呵呵,最后当然还是大人买单,她于是显得有些不好意思,说:“下次你们来建德,我自己炒菜请你们,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