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精心打造高水平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30.10.2018  14:41

浙江大学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本为本”,确保方方面面的工作和资源聚焦本科教育、服务本科教育、保障本科教育,大力培养有理想、有境界、有品格、有才华的新时代优秀人才。

一、加强顶层设计,强化人才培养优先地位。一是完善组织体系。成立“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各院系建立相应工作机构,签订本科教育目标责任书,健全校院两级教育教学的责任体系。二是加强统筹谋划。学校“双一流”实施方案设立“开环整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专项,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推出落实本科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人才培养国际化机制改革等30余项改革举措,促进政策资源优先考虑本科教育。三是制定行动计划。经广泛讨论,出台《浙江大学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2018-2020)》,系统提出了推进一流本科教育的主要路径和关键举措,并对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开展本科教育质量评价等15个方面86项工作任务进行逐项细化分解,推动本科教育落细落实。

二、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教学内涵质量。一是推动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新一轮通识教育改革,实施“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模式,打造高质量通识核心课程。在持续推进原有辅修、双专业、双学位培养的基础上,依托优势特色专业增设“微辅修”培养模块,设置综合交叉型实验、实习、科研训练等项目,鼓励学生跨专业学习,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二是推动教学方法创新。推进科教协同育人,推动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强化基于项目的探究性学习。优化本科教育“1+3”管理模式,探索建立与新时代思政管理、特色养成教育、交叉复合培养以及学生自我管理相配套的新型学习生活共同体。推进开放式、个性化的在线教育和体验教学,加快建设“学在浙大”网上教学平台,推进智慧教室、虚拟课堂建设,打造新型学习空间。三是推动资源体系开放。加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第四课堂协同培养,全面推进本科生海外交流,增设海外交流经历学分,推出“世界名校交流计划”,与国际知名大学探索“2+2”、“3+x”等联合培养本科生的新模式,开展学生海外交流项目400余个,2018年学校本科生海外交流比例已超过70%。

三、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建立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师德建设工作委员会,实施“育人强师”全员培训,构建师德教育、考核、监督和惩处体系,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任、干部选拔、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等重要依据,坚决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二是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建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加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大力推动院士、文科资深教授、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等高层次人才面向本科生开课,推进落实教授每年为本科生至少主讲一门课程的教学要求。举办新入职专任教师教学培训,选聘高层次人才担任青年教师职业导师、选派青年教师赴海外高水平大学学习交流,助推青年教师成长成才。三是引导聚焦立德树人。修订完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岗位聘任等办法,提高教学业绩在职称评聘、岗位聘任、薪酬体系中的比重;加强教学奖励和宣传,设立“求是特聘教学岗”,推出“心平”奖教金、优质教学奖、唐立新教学名师奖等评选表彰,激发教师投入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汇聚各方资源,完善本科教育支撑保障。一是优化配置教育教学资源。以迎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逐步建立多渠道教育教学投入机制,“双一流”建设经费、津贴奖励等优先保证本科教育教学发展。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简化流程,方便师生办事。二是形成协同育人合力。召开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凝聚全校聚焦本科教育的共识。建立校院两级领导干部听课和教学督导制度,举办首届专业节、本科生班主任主题班课展示大赛等活动,营造全校重视本科教育的氛围。推动 “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提升全校服务本科教育的实效。三是强化育人质量保障。邀请第三方针对本科生开展历时5年的连续调研,形成本科生在校学习体验的跟踪评估报告,建立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周期性发布《浙江大学教学质量白皮书》,完善“教学-思政”两维和“院系-专业-课程(教师)”多级的本科教育质量评价,调研发现浙大本科生对教学满意度逐年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