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扶贫 精准帮扶——泰顺县精心选派“第一书记”促农脱贫增收

03.11.2015  15:28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26县加快发展战略部署,促进农户特别是低收入农户加快增收,泰顺县紧扣“增收”和“消除4600”主题,认真开展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选派工作,全力促农增收脱贫。活动开展以来,共有75个县机关单位结对联系64个农村社区,64名机关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社区“第一书记”,向102个村居选派“第一书记”、210个村居输送“农村工作指导师”,实现全县312个村居结对联系全覆盖。

用“”选派好干部    扶贫宣传全覆盖

县委、县政府专门出台《关于选派机关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的通知》和《泰顺县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管理暂行办法》,精挑细选各单位的优秀党员干部,作为派驻的“第一书记”,明确要求派驻的“第一书记”:一是重点宣传党的扶贫开发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推动相关政策落实,其中特别是在产业帮扶、搬迁帮扶、金融帮扶、合作扶贫、结对帮扶、就业培训帮扶、社会救助帮扶和低保兜底等方面进行宣传;二是帮助“村两委”制定和实施脱贫计划,全面实现村级脱贫计划全覆盖。

用“”驻村问症结    进村入户找“穷根

对派驻的“第一书记”,除大力宣传扶贫开发的有关政策外,特别要求其突出“抓扶贫”职责,要求走访入户不得少于300户,要求全面摸清任职村的发展现状,尤其是要摸清所驻村的家庭人均收入低于4600元的农户状况。通过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核实全县4600元以下农户4884户10955人,其中因病、因残致贫的3360户,因灾、因学致贫的有291户,需要重点扶持的1233户(缺劳力的590户、缺能力的298户、缺资金、资源的267户、地理位置偏远等其他原因的78户)。每位派驻的“第一书记”对所驻村的“穷根”特别是家庭人均收入低于4600元的农户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帮扶有策”。

用“”助村解难题    精准帮扶出实招

在全面分析“穷根”的基础上,结合“一户一策一干部”机制,提高帮扶精准度,做到一家一户一本台账、一套帮扶措施,并明确派驻的“第一书记”积极参与整合涉农资金,充分利用茶叶、猕猴桃、杨梅等当地特色产业和“二月二祈福宴”、“三月三畲乡节”、“拦街福”等活动,为所驻村在资金、项目、信息、科技方面提供支持。同时,积极对接相关部门,将应保未保的低收入农户纳入低保范围;将因病致贫的低收入农户纳入卫生、民政、慈善等部门的救助体系;将残疾的低收入农户纳入残联帮扶体系;将尚有发展能力的低收入农户作为重点扶持对象,进行“一对一”造血帮扶,通过发展农业、来料加工、技术培训、就业介绍、金融帮扶等措施进行针对性扶持,实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全力促农脱贫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