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城非机动车道悄悄变脸 3类创新措施优化路口

06.05.2015  10:56

  这几个星期,杭州不少路段的非机动车道,正悄悄发生着一些变化——当“非机动车违法整治行动”在杭州持续开展1个多月后,交警部门不再局限于表面的“处罚”、“纠违”了。

  还记得交警在路口“精耕细作”的“左转待行区”吗?对提高十字路口的通行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像这样的精细化交通组织方式创新,现在也出现在杭州的非机动车道上啦。

  细心的你,发现了没有?

  有些路口,非机动车道也像机动车道一样,分为直行道、左拐和右拐道。

  有些路口,非机动车道的停车线被往前挪了一米。

  还有些路口,允许非机动车错时使用机动车道通行。

  这都是交警们根据骑车者的违法心态,做的一项项路口优化措施。

  这些措施带来什么样的效果?一起来看看这些日子记者观察的结果吧。

   非机动车道也分道

  地段:已实施的有湖墅南路与环城北路口等路口。之后62个主要路口将推广实施。

  常骑电动车出行的人,或许十有八九遇到过这样的尴尬:到了路口,无论要直行或转弯,会被前方其他等待红灯的非机动车拦住去路。

  “路口的通过效率降低,就衍生出其他问题了。”杭州交警支队秩序处的张建文科长对记者说。“非机动车违法整治行动”启动后,张建文和同事就开始对骑车人的违法心态进行研究。

  目前,全市62个交警“一级岗”执勤路口,基本涵盖了市区各主干道交叉口。交警部门正陆续对非机动车道划分直行道和转弯道。

  比如环城北路与湖墅南路口,西向东的非机动车道:接近路口时,两条长长的白色实线,将此处分为了三个车道。各车道内,大大的方向箭头,让骑车人一目了然。

  记者于本周一的晚高峰、周二的早高峰和15:00左右三个时间点到该路口查看。大部分时间,骑车人根据自己的路线可以进入相应的车道等待红灯,直行的等红灯时,右转的非机动车不会有阻碍。

  高峰期间,还是有人会占用其他车道,但一个灯次,也就三四个人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而且,一旁的交警或协警也会指挥占道的电动车回归自己的车道内。

   非机动车道停止线前挪一米

  地段:已实施的有湖墅南路与环城北路口、延安路与解放路口等路口。之后62个主要路口将推广实施。

  张建文和同事还发现,不少骑车人等候红灯时,很喜欢往路口聚集。

  “这一类骑车人的表现,就是越过停止线,尽量往路口中央停靠等待,”而当电动车一旦越线停下,又遇到路口车流稍小的时候,闯红灯的行为就高发了,“越线是第一步,但(骑车人)心里还是想等红灯的,但一看到其他方向的车子少了,就一下冲出去了。

  这样的行为,很容易导致汽车司机反应不及,引起车祸发生。

  根据“骑车人喜欢往路口靠”的心态,交警部门也对多个路口的非机动车停止线做了微调。

  停止线从原有的位置,往前挪一米,顶住斑马线。同时,在停止线前写上“请勿越线”的黄色字样。

  “前挪一米,距离不多,但是给人心理上带来‘已经到顶格’的暗示。”类似的方法,杭州在过去两年整治“中国式过马路”的时候已经用过,收效还是不错的。昨天下午平峰期间,在没有交警执勤、只有交通志愿者的情况下,记者观察的半小时内,整辆车全部越过线的不到10辆。

  但在实施初期,还是要靠交警在路口的管控,提醒人们注意脚下的提示。

   机动车道“暂借”给非机动车

  地段:机场路北向南行至艮山西路口

  这些日子的早高峰期间,经机场路北向南行至艮山西路口的车族们,在此“豁然开朗”了一把。

  “我们前期对这个路口的机动车、非机动车流量,做了大致的估算,”属地交警东站枢纽中队的鞠秀杭队长告诉记者。

  虽然这里的非机动车道宽度有5米左右,但高峰期,依旧会导致大量电动车积压在这个路口。

  此处的早高峰,机动车流量从7:45开始增大,路口将满负荷运转。非机动车的出行高峰,则在7:00-8:00期间。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出行的高峰期存在一个时间差。

  交警在此做了一个尝试,7:00-8:00之间,将该路口北向西的一个右转车道,用隔离设施隔开,专供非机动车通行。

  两个星期试验下来,既解决了非机动车频频“避堵”驶入机动车道的问题,也没有影响到机动车的正常通行。

  记者了解到,类似“因地制宜”的方法,多个基层交警中队也已展开调研。

  如交警武林中队,本周将对体育场路沿线三个路口的非机动车道,展开优化调研。他们将登门走访沿途的居民,并根据居民的感受和建议,整理出一系列的优化方案。

  记者从杭州交警支队获悉,在“非机动车违法整治行动”持续开展过程中,交警已将优化道路设施、寻找非机动车道拓宽条件列入计划表。

  “在严管、诱导的同时,也尽量提高非机动车的出行舒适度。从多个方面同时着力,降低非机动车发生违法行为的数量。”杭州交警表示。

点击查看汽车频道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