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影视产业实验区以ABC策略提升浙产影视剧在亚非市场的影响力

28.11.2016  14:05

  (海宁基地张健琪) 近年来,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海宁基地以ABC策略打好国际合作牌,大力实施“中亚影视译制与输出项目”,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升浙产影视剧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近日,海宁基地携浙产剧《全家福》《神医喜来乐传奇》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举行首播仪式,标志着“中亚影视译制与输出项目”迈出第一步。

强化联系(Association),文化互通知己知彼

  一是把准市场动向。全面了解中亚和非洲国家的民族文化特点、影视消费需求,根据中亚和非洲国家观众偏爱中国历史剧和家庭伦理剧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将相关类型作品输出至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五国和非洲乃至东欧诸国,扩展浙江影视影响力。二是加强作品推介。除了近期两部译制成哈萨克语和俄语的浙产剧先后在哈萨克斯坦国家电视台31频道开播以外,多方推介基地公司生产的100多部影视作品剧目与片花,供哈萨克斯坦、坦桑尼亚、俄罗斯等亚非欧国家电视台挑选。三是磨合合作模式。根据亚非市场实际,实验区经一年多磨合,与新疆等地的译制中心达成合作,携手推动影视作品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五国乃至东欧诸国的覆盖,开辟影视“丝绸之路”。

保障收益(Benefit),社会经济效益并行

  一是提升社会效益。推动实验区300多家影视企业万余部影视作品走出国门,最大限度满足中亚各国老百姓旺盛的影视与文化消费需求,传播中国文化、提升睦邻关系,实现影视作品的文化价值最大化。二是放大版权收益。中亚影视译制与输出项目由实验区牵头,依托海宁市和新疆乌鲁木齐、伊犁、阿克苏等译制中心,授权译制后输出至中亚各国电视台版权销售和播放,获得可观的版权收益。三是增加翻拍收益。在译制输出的同时,与中亚电视台及影视机构合作,利用一次剧本创作拍摄两部或更多的影视作品,中亚的制作班底将节省制作成本,在中亚进行大面积销售,从而实现影视再创作的收益。

深化合作(Cooperation),拓宽文化交流领域

  一是已开发区域合作常态化。近年来,电视连续剧《妈妈的花样年华》《老爸的心愿》被译制成斯瓦西里语输出到坦桑尼亚播出。截至目前,海宁基地已完成6000多部集的影视译制任务,输出并覆盖全球18个国家与地区。二是开发中区域合作深度化。本次开播的两部浙产电视剧将在哈萨克斯坦国家电视台31频道播出,通过卫星覆盖中亚、东欧等地区。三是待开发区域合作社会化。争取社会资本的广泛参与,征集到更多的中国影视作品提供版权,参与到影视“一带一路”译制与输出活动中。争取中亚国家跨国(包括中资)企业的资金支持,以及所在国企业的广告植入支撑,形成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东阳城市广播扶贫,助销胡柚1万斤
    小小的胡柚,串起一个感人的爱心故事,新闻出版局
永康台《问政时间》获评电视栏目类一等奖
    由永康市纪委、永康市委宣传部、永康市督考办新闻出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