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心脏

08.01.2016  09:44

老陈女儿日日在重症监护室前等待父亲的消息

    对于九堡的老陈一家来说,2015年11月、12月,是痛苦煎熬的两个月。在这两个月里,家里的主心骨、顶梁柱,53岁的老陈正在生死边缘几番挣扎,命悬一线,如果不是家人一再坚持和医生竭尽全力抢救,他可能已经永远离开这个世界了。

     凌晨一场车祸,心肌大面积坏死

    杨爸爸也很痛苦:“我孩子2012年查出扩张型心肌病,我们那边没办法了,才带孩子来浙二,孩子已经一两个星期不能睡觉了,再不移植,只有死路一条。可是来了后,我知道陈家也在等心脏,我们是外地人,在这里无亲无故,当时,我也不知道心脏会不会给我们用。

     最后,根据器官分配的原则,这颗心脏,先移植给小杨。

    “目前我国器官移植由于供体缺乏,到多个病人同时需要一个供体的时候,就只能遵循供体分配原则。原则是,谁的病情重、年纪轻、抢救成功的可能性大,先给谁用。很残酷,但是没办法,时间等得再久的,也得遵循这个原则。”董爱强教授无奈地说。

    去年12月23日,小杨做了心脏移植手术,很成功。现在,他已经转到普通病房,可以正常吃饭、讲话,可以坐着和他爸爸聊天,这两天和他爸爸聊得最多的,就是回去后,他是考普通高中还是读职业学校。

    而与此同时,老陈已经用ECMO延续生命29天。ECMO只能短时间暂时使用,之前国内心脏移植前病人使用ECMO的最长纪录是15天,老陈已经超纪录,但他还得继续等待。小陈也还日日站在重症监护室门前。

     家人几乎绝望时 终于等来又一个心脏供体

    就在陈家人几近绝望的时候,12月29日,终于又来了一个心脏供体。此时,老陈已用ECMO延续生命35天,肝肾功能急剧下降,全身浮肿,没有小便,出现休克。

    “如果再不做手术,我弟弟一定是撑不住了,我去看他时,整个脸色都已经不对了。”老陈的大哥告诉记者。

    12月30日,董教授为老陈做了心脏移植+胸主动脉夹层人工血管替换术,手术做了9个小时,结果比想象中的要好,但因时间拖得实在太久,目前老陈还需克服肝功能等其他脏器的问题。

    小陈说起父亲这次心脏移植的曲折经历,几乎泣不成声:“我爸爸还是幸运的,真是非常非常感谢捐献供体的那家人!我们家是农村的,原来也都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经历了我爸爸的事,我、我大伯等亲戚,都在考虑以后器官捐献的问题。我现在想通了,人死了什么都没了,而把器官捐出来,可以帮助到很多很多人活下去,可以挽救很多家庭。

    陈、杨两家人再次碰到一起,开始互相加油、鼓劲。

     等待心脏移植的病人 仅浙医二院还有二三十例

    董爱强主任说,在浙医二院,现在还有二三十例等待心脏移植的病人。

    “别看这个数字似乎不太大,那是因为心脏移植和肾移植、肝移植病人不太一样。肾衰竭病人可以通过血液透析维持生命,等上几年甚至十几年;肝功能衰竭目前也有人工肝可暂时替代,唯独心脏移植,不能等。

    “心脏衰竭的病人起病通常都比较急,而且目前只有ECMO可以暂时代替心脏功能,但ECMO只能短期使用,像老陈这样使用35天的已经到极限了,长时间使用会破坏凝血因子,引起感染、并发症等很多问题,所以很多心脏病人还没等到供体,就不得不离开这个世界了。

    而且,心脏与其他器官比起来,供体尤其少,这可能和中国人习惯把“”赋予更多精神上的意义有关。

    浙江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何炯说,现在能够接受器官捐献观念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30-40岁左右文化程度较高的中青年,很多都自愿去填表,成为器官捐献的志愿者。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谢谨忆 通讯员 方序 鲁青        编辑:汪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