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堂课:楼下的雨棚该不该拆?

28.06.2016  10:54

  

  楼上装修导致楼下天花板漏水该怎么解决;小区物业费收来后,钱去哪儿了;居民在小区遛狗的时候,小狗不小心咬了人怎么办……这些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背后藏着哪些法律知识,你了解吗?

  最近,杭州下城区法院联合下城区司法局、下城区天水街道,开展“护航G20·普法微课堂”系列活动。在接下来1个月内,法官和律师将“送法进社区”,以居民们普遍关心的法律问题为主题,结合案例和相关法律,进行普法宣传教育,面对面地解答居民的法律疑问。

  6月24日晚6时30分,“普法微课堂”首次开课,讲的是“小区物业纠纷、相邻权纠纷和法院强制执行的相关问题”。杭州下城区天水街道的坤和楼宇、仓桥等5个社区的居民和社区工作者纷纷冒雨赶来上了第一堂课。

  相邻权纠纷解决要靠合力

  下城法院院长何敏在课上讲了一个小故事。下城某小区业主徐先生住在一楼,为了使自家免受高空抛物之扰,就在自家房屋的外立面安装了雨棚。楼上住户何先生有意见了,认为雨棚影响了楼上的安全和卫生,要求拆除。双方协商无果,何先生起诉到了下城法院。法院判决徐先生拆除他家与何先生家相邻的外墙上的雨棚。

  “案子进入执行阶段,强制拆除雨棚并不是最棘手的,而是两家积怨太深,强拆后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进一步引发新的矛盾。”何敏说,最后执行法官通过不断地做思想工作,终于劝服徐先生自行拆除,整个过程漫长而曲折。

  何敏介绍,今年法院案多人少的压力特别大,下城法院上半年收案已经达到7712件,全年收案预计突破15000件。“解决这些纠纷,光靠法院一家之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和社区工作者、社区律师形成合力,同时,居民自身也应提升法律法规、社会规范意识。这也是我们开设‘普法微课堂’的初衷。”何敏说。

  家住同一个小区,邻居之间发生矛盾是相当普遍的事,下城法院民一庭庭长章幼戎在课堂上给居民们分析了发生矛盾的几种起因,“比如有采光引起的,也有空调安装、漏水、通行等情况引起的,还有因空间利用权、环保等问题引发的相邻权纠纷”。

  “因漏水引发的相邻权纠纷,在老小区特别多。”章幼戎说,根据法律规定,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当事人提出自己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这就需要走鉴定程序,费用相当高,章幼戎认为,通过诉前调解来解决是一种高效便捷的途径。

  社区工作者们收获多多

  “老师”们在台上讲解法律知识,“学生”们在台下细心地听着,不时还记上几笔。

  天水街道仓桥社区工作人员胡晓明做社区工作6年了,相邻权纠纷是他平时碰到最多的事。前几天,他刚调解了一个案子:一楼的人家搭了一个红色的雨棚,位置还有点高,二楼住户不高兴了,觉得红色雨棚在夏天看起来很刺眼,还搭得这么高,影响生活。后来他通过劝说调解,一楼同意将雨棚的位置降低,二楼也不再计较颜色的问题。

  “以前其实我们并不懂得什么叫相邻权,一般碰到这种纠纷,都是采用最简单的方式调解,让双方都各退一步。如果出现专业问题,只好请律师到场。”胡晓明说,听了下城法院的这堂课,他对相邻权纠纷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后调解起来,也专业得多啦”。

  家住皇亲苑社区的杨先生也是做社区工作的,他说,他调解时,经常是动之以情,或者“各打五十大板”,他希望以后法院能多开设几次这样的活动,给他们上上课、讲讲法。

  当天,章幼戎还讲解了关于物业纠纷的法律知识,下城法院执行局局长俞宏就“法院强制执行的问题”进行了主题授课,并播放了下城法院执行局微电影“雷霆行动”。天水街道坤和楼宇社区的社区驻点律师与听课人员进行了互动交流,解答了居民们的一些疑问。

  “今年是杭州承办G20峰会之年,也是‘七五普法’的开局之年,我们要在‘六五普法’的基础上,做到法治宣传教育形式和作用发挥更接地气,为法治下城建设、G20峰会召开保驾护航。”何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