笕桥实验中学的“We-课堂”究竟有何神奇之处?

19.06.2015  16:59





  从原来的城郊结合部,变为杭州的新中心,江干每天都发生着变化。
  速度快了,格局开了,人口多了,问题也来了。新校、新园、新教师等资源的快速扩充,对有效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巨大挑战。
  正所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在深入研究区域实际基础上,江干教育建立“新共同体”发展模式,打造“名校新校”、“区域联盟”、“教师研训”、“院校合作”、“跨体制校”五类共同体,促进资源共享、联片推进,让“盆景”变“风景”,实现优质均衡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3年江干区政府与浙师大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首个教育合作项目就是共建浙师大附属杭州笕桥实验中学(下简称“笕实”)。江干区教育局局长徐晖说,两年来,在浙师大先进的教育理念、雄厚的教育资源、深厚的教研实力的引领支撑下,笕实办学初见成效,“高校资源进驻给笕实带来了新的契机,也为江干区实施‘笕桥教育振兴计划’,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笕实所处的城东新城,是典型的城市新区。新校舍投入使用后,为城东新城增添了亮色。而让人兴奋的不仅仅是新校舍——美誉度不断提高,师生精神振奋教学融合,对口小学生源外流大幅减少,很多兄弟学校慕名而来。笕实以博约文化为轴心探索改革,串起“We-课堂”、学养课程、社团活动等综合实践,为初中课改摸索出一条新路径。
  基础性课程@“We-课堂
  激活学习模式带来“鲶鱼效应
  千百年来,教育已习惯了教习式。与此同时,改革的声音也一直不断,比如著名的杜郎口模式。虽然争议不断,但对教育的思考还是留了下来。对初中来说,先学后教、自主学习能否实现高效课堂?
  笕实的做法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不同的是,从“328”课堂到自治、自主、自助的“We-课堂”,笕实二次甚至多次开发自主学习范式,真正落地到课堂与日常学习中。
  上课铃响了,科学课代表王雨晴走上讲台:“同学们,上课了,现在开始小组助学。”话音一落,各组在学科组长带领下聚拢起来,依次阐述各自分到的问题,有的组长还带领组员上黑板演示。观察下来会发现,学生展示时不仅讲答案,更要说原因。有学生出错了,同组成员立即帮他分析错因,并找到正确解法。
  另一边,周惠新老师也没闲着。他在巡视、监督各小组展示情况,根据展示过程中的学生表现对各小组作出评价。“如果有1名同学不积极参与,小组就要被扣1分。气氛热烈表现优异的,适当加1分或2分。”评价过后,老师要参与到各小组去,帮学生解决问题。
  这样的课堂,已在笕实七、八年级落地生根并全面铺开。每堂课,老师面对的是若干小组下的全体学生。组内学生,成绩有前有后,习惯有好有差。课上操作流程是这样的:课前独学、学情调研—小组助学、答疑分工—班级群学、点拨质疑—重点研学、拓展提升—当堂检测、梳理验收。这五大环节,师生同步完成。
  这就是“We-课堂”。它包含三层含义:“We”即“我们、咱们”,指师生共同构成“学为中心”教学形态;“W”还意味着world,指“全球资源概念”;“e”指互联网思维下的课堂形态,即大数据、云技术等对课堂形态的影响。
  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会不会出现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
  七(6)班一个学习小组组长明明说,我们组的晓寒成绩偏后,小组助学时,我总会一边订正自己的导学案,一边辅导他订正和讲习题。为锻炼讲解能力,组内同学总把给全班同学讲题的机会让给晓寒。下课后,同学也会督促晓寒订正及作业。在小组帮助下,近几次考试晓寒成绩明显提高。“如果组内有偏科的成员,小组会针对他的弱项找老师一对一辅导,针对他的强项让他分享学习心得。
  对“We-课堂”深有体会的班主任余丹说,初中生竞争意识强,合作与竞争互为整体。对于助学、研学充分、积极、优秀的小组、个人,她不仅口头表扬,还告诉全班同学该分享哪里好,为什么好,怎样还能更好,慢慢把学生领上有效合作轨道。
  更有效的是合作学习中的“四维”评价。学校副校长钱云忠介绍,“四维”评价是指课堂点赞式评价、成绩增量性评价、小组捆绑式评价、教师定向性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产生日冠军、周冠军、月冠军、学期冠军,学校给予不同奖励,“如月冠军,发奖状奖品、开表彰大会、上校园展板、向全体家长公布表扬,还可能奖励看电影、参观、采摘等社会实践活动。
  让人担心的马太效应没出现,这种激活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做法,倒是带来了“鲶鱼效应”:每个学习小组内,成绩靠前的学生问题研究更深入,成绩靠后的学生快速追赶。在江干区和其他第三方教育质量测评中,笕实均整体丰收,尤其是在增量评价中名列前茅。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更主动、轻松,生活中更阳光、更自信。而老师们,也在课堂上逐渐驾轻就熟、挥洒自如,科研意识、反思能力大大增强,不少老师在区级及以上层面的研讨课、交流课中崭露头角。课题《初中新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获得浙江省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
  拓展性课程@学养系列
  成立杭州首个教育戏剧主题剧社
  围绕“博之以文,约之以礼”办学理念,笕实精心安排课余活动,通过合唱、舞蹈、戏剧等系列社团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生活、陶冶学生情操,“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笕实梦·博约梦·中国梦”。
  为了实现学美术的梦想,每周,初中女生李梦都骗妈妈说去补课,实际上她是利用这个时间去捡易拉罐,积攒学费……
  看到这,全场观众潸然泪下。
  上述故事情节,来自去年杭州市中、小学生课(绘)本表演大赛中,笕实乐想剧社选送的剧目《特殊的补课》。最终,该剧获亚军和最佳故事奖,评委和媒体盛赞它:“极具教育意义的新颖题材、娴熟的表演技巧、精美的舞台设计。主人公对母亲的理解,完美地诠释了孝敬父母的美德。”乐想剧社另一个参赛剧目《小小花木兰》同时获季军。
  用副校长王海兵的话说,“乐想剧社正在带动更多学生成为满怀激情与梦想的少年”。以剧社为载体开展的教育戏剧,早已融合到基础性课程中。
  2012年,学校成立乐想剧社,它也是杭州第一个以教育戏剧为主题的中学剧社。教育戏剧是一种互动学习模式,是以戏剧形式,采用互动手法,让学生参与进来。教育戏剧在国内起步较晚,在欧美已是常态化教育。
  乐想剧社特聘专家、导演张彬介绍,剧社涉及的校园剧很多,科普剧是特色。科普剧并非展示科学知识,更多的是讲述科学家的故事。比如化学做实验,学生只知道怎样完成实验,但对为什么要这么做,实验是怎么来的等等问题不清楚。用小故事反映人和道理,能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教学生科学的态度,比实验的方法更重要。
  笕实在七、八年级部分语文、英语课中渗透教育戏剧方法和理念,越来越多学生通过乐想剧社站上了舞台。实际上,学校给学生搭的舞台还有很多。
  早在2010年,笕实就启动学养系列课程建设,目前包含学养课程、周末嘉年华、精品社团三大块。如学养课程,除教育戏剧,还在七年级开设每周一节校本课程——走进论语。
  再如周末嘉年华,学校用周五下午半天时间开展活动,七、八年级14个班全体学生用走班上课、自愿选课等方法,进入22门学养课,其中艺术类包括舞蹈、合唱、舞蹈、十字绣等,科技类包括建筑模型、无线电模型、机器人等,体育类包括篮球、乒乓球、足球等,拓展类包括文学博览、数独、日语等,活动类包括雄辩、寻访、环境调查等。
  其中的雄辩活动也值得一说。雄辩每两周一次,围绕新近发生的社会热点话题先进行班级辩论,再选择优秀小组进行年级辩论。副校长张艳说,雄辩活动,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度,增强是非判断力和理性思维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合作精神,学会合理分工、荣辱与共。
  两年来,学生在省、市、区体艺科比赛中斩获多个一等奖;笕实还先后成为全国幸福教育共同体理事学校、杭州市义务教育阶段深化课程改革试点学校、杭州市陈经纶业余体校田径基地学校等。
  院校合作共同体@博约文化
  借“”引“”实现跨越式成长
  2年前,林新事多了一个头衔:浙师大附属杭州笕桥实验中学副校长。
  作为浙师大教师教育学院课程系、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现在的他每月要在杭州和金华之间穿梭多次。在杭州,林新事的主要工作是代表浙师大专家团队,指导笕实的课堂转型、教育科研、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社团建设等。
  江干区与浙师大合作办学以来,笕实充分依托浙师大雄厚的专家资源,围绕“轻负高质”目标,推进以合作学习和班级文化建设为切口的高效课堂构建;建立“1+1”教师培养方案,实行菜单式、导师制、目标化培养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开展切合实际的科研,积极申报省市立项课题,提升教师科研实力;建立多样化的社团,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艺术素养……
  在高校智库支持下,笕实同时实现了校园文化的再生长,将博约文化推向纵深。
  学校一直思考的问题是:要培养怎样的学生?所谓“博约”,就是希望学生有渊博的知识、广博的见识,能博古通今,博学多才,博采众长;同时,也要用文明的礼仪约束自己,用健康的情操陶冶自己,让行为合乎社会规范。
  一系列活动的推开,将“博之以文,约之以礼”校训,扎在所有笕实师生心中。已连续三年举办的笕实“感动校园人物评选”,每年都让人落泪,“博约文化节”更是将评比推向高潮。七年级经典诵读、八年级经典故事会比赛、与书画名家面对面、博约书院、博约大讲坛、博约季刊等活动,让越来越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自信,享学、乐学成为浸润在校园每个角落的新风气。
  为每个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服务
  浙师大附属杭州笕桥实验中学校长 高琼
  2013年江干区政府与浙师大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共建浙师大附属杭州笕桥实验中学,在江干区创建“新教育共同体”快车道上,笕实开始谱写“院校合作共同体”乐章,高效课堂、学养课程、博约书院、幸福教师成为一个个美好的音符。
  课程改革、课堂变革,笕实人再次启动新工程,课改在催化着笕实,改变着笕实,同时也让笕实人再次思考——笕实的目标是什么?要把笕实办成一所怎样的学校?
  “幸福校园,博约教育”是笕实人最后的选择。于是构建博约文化、打造幸福校园,推进课堂转型,实施课程改革,迈出一个个坚实的脚步……笕实提出要以国际化视野,现代化思维,独具特色的博约文化,个性鲜明的博约课程,互联网+下的“We-课堂”,为每个博约学子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服务,让他们不仅在这个幸福的校园里博约兼资、文行并美,更为自己一生的幸福奠基。让课程满足每个孩子个性发展的需要,让课堂成为每个孩子自治、自主、自助、自然生长的乐园,让笕实的每个学生成为特长突出、内涵丰富、人文见长、秀外慧中的现代青年,让笕实学子成为笕实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