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叔岩与华南梅花鹿的风雨之约

28.06.2016  11:14

中国绿色时报》2016年6月28日2版报道

章叔岩喂养救护的小黄麂 刘柏良 摄 

章叔岩拍摄的华南梅花鹿 

  一组华南梅花鹿的照片,深深吸引着观展市民的目光。在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民摄影节上,观众通过这组华南梅花鹿照片,不仅知道了清凉峰,还知道了照片作者“淡泊铭志”就是浙江临安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章叔岩,也是拍摄华南梅花鹿的第一人。

  章叔岩是负责动物监测和保护工作的一名普通职工。20多年里,他用坚持与专注做着一件似乎并不太起眼的“小事”。     

  “淡泊铭志”——就像这个名字一样,章叔岩觉得,跟踪拍摄华南梅花鹿要有一颗甘于寂寞的平常心,只有这样,才能20多年如一日,在平淡无奇中专注着一件需要不断付出的事情。

  能拍到华南梅花鹿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华南梅花鹿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种群数量不足1000头,属全球极度濒危物种。目前,华南梅花鹿主要有两个种群:一部分生活在临安市境内的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与安徽省宁国万家乡交界区域,数量约250-300头;另一部分,则生活在江西彭泽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从1988年参加工作至今,章叔岩一直守在清凉峰。1999年,清凉峰递交了自然保护区评审申请,如果在这个时候能在清凉峰拍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华南梅花鹿的照片,那将会为清凉峰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供重要的砝码。但因为时间的关系,科考组并未拍到与华南梅花鹿相关的影像资料。这个时候,章叔岩自告奋勇,自掏腰包购买了照相机和摄像机,凭着自己对清凉峰地形的熟悉和对当地野生动物的了解,开始追踪拍摄华南梅花鹿。     

  为拍到梅花鹿,章叔岩不辞辛苦,跑遍了清凉峰的每个山头,经过数月的努力和等待,终于在一个雪天的早晨拍摄到梅花鹿的照片和录像。虽然照片有些虚,但照片中的梅花鹿站立在皑皑白雪中,清澈的眼神注视着镜头,憨态可掬。这是章叔岩拍到的第一张华南梅花鹿照片。也正因为此,他成为了拍到华南梅花鹿的第一人。从那以后,章叔岩的生活因为华南梅花鹿变得绚烂多姿,他用镜头不断记录着与梅花鹿有关的点点滴滴,以至于有很多网友亲切地叫他“鹿爸爸”。

  求成事者,甘于寂寞。

  在工作的28个年头里,章叔岩深知野生动物动态监测是基础科研的基本方向。为更好地监测华南梅花鹿等野生动物,记录下更多的第一手资料,这些年,章叔岩几乎每年出勤都在330天以上,基本放弃了双休日和节假日。去年一整年,章叔岩在山上的保护站里住了329天,上山出勤的日子也超过340天,连年夜饭也是在山上吃的。他还自费近20万元,添置了照相机等影像设备。

  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费用投入,并没有给章叔岩带来压力,反而让他越来越坚定自己的选择。他说,在清凉峰这么美丽的地方,用镜头记录下这里绝美的风景和生活在这里的动物,就像是老天的特意安排。认真记录梅花鹿的脚印、粪便、行走路线,然后整理监测数据,才能更多地了解保护区里梅花鹿的生存状况。

  付出终归是有回报的。通过不懈的努力,章叔岩除了监测到华南梅花鹿外,还在保护区内发现了东方白鹳、中华虎凤蝶、日本领角鸮、短尾鸦雀等。章叔岩还用5年时间,摸清了国际极危物种“安吉小鲵”在保护区内的分布情况。

  全身心投入,只为华南梅花鹿能更好地繁衍栖息。

  章叔岩把野生梅花鹿如何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作为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他所在的保护站位于海拔1200米的千顷塘,保护站及站下各点有十四五个职工。2002年,保护站刚搬到千顷塘时,章叔岩遇到一头被农妇从野外抱回的刚出生不久的野生梅花鹿,他和同事立即投入到幼鹿的救护工作中。经过一年的悉心照料,鹿宝宝健康地长到了50公斤,这是章叔岩救助的第一头华南梅花鹿幼体。从2006年至2011年间,章叔岩和同事全力合作,成功对野生梅花鹿进行半生态研究与繁殖。截至今年,已完成35头梅花鹿的研究,这无疑为梅花鹿种群保护加上了“双保险”。目前,在保护区生活的华南梅花鹿约有250头。

  在章叔岩看来,对进入保护区的人进行科普宣传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和登山队伍涌向清凉峰,保护区也因此在生态环境方面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更有效地进行科普宣传,提高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使这些宝贵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免受破坏,成为了保护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章叔岩非常珍惜每一次与专家教授交流合作的机会。他为了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每年都通过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体平台,发布大量的科普图片和文章,还到大中小学、博物馆、部队作专题科普讲座,一门心思地想把这些科普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在章叔岩的努力下,由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开通的“华南梅花鹿”微博,近3年来的阅读量已超过200万人次;通过建立“自然影印”生态摄影论坛,广泛地宣传生态保护理念;借助个人影展,用生动的图像,将清凉峰的生物之美展现在公众面前;每天以微信形式发布保护区的动植物状况,让更多的人亲近和了解自然、爱护野生动植物。(本报记者 何晓玲 苑铁军 本报通讯员 谢琼环)

网站地图 隐私声明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