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高望远扎深根 带上创意再出发

20.03.2015  16:23

            运河菜系还没被搬上餐桌,烹饪专业的师生已经围着“运河鱼宴”端详品鉴起来,杭帮菜研发团队里也少不了他们年轻的身影;“联想三屏一云”技术尚未在市场上普及开来,“智能云时代”却已然成为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新概念,并给他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变革;企业员工才刚拿到新鲜出炉的技术培训手册,学生们也翻看起了泛着油墨馨香的同主题校本教材。在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策职校”),学生们享受着最前沿的技术教育,能与行业顶尖的巨匠大师对话交流,专业思维日益成熟,专业视野豁然打开,这是该校创新校企合作“六驻”模式带来的福祉。
            协会驻校、鉴定站驻校、基地驻企、企业驻校、大师驻校、教师驻企,行业企业元素在中策职校落地、发酵,中策职校的教学理念也影响着企业的人才观念。“要求每个专业对接一个具有较强领导力的行业协会,至少牵手一家世界500强级别的行业领军企业,引进一家技能鉴定站和若干行业翘楚,这已经成为我们校企合作的‘标配’,我们一直在寻求‘名校+名企+名师’的集成效益,也在不断超越曾经我们总结出的校企合作经验。”中策职校校长高志刚常问自己,校企合作还可以通过哪些改变,去迎向更好的多赢? 



图为学生正在联想“3C服务实训基地”听企业工程师讲解技术原理。


 
              A.让合作走向人才链的上游 
              拓宽人才半径  制定培养标准  服务新技术落地 
              身着标准的调酒师马甲装,中策职校酒店部外聘教师陈夕将手中的调酒器具“”得虎虎生风,不时引起学生们一阵压着嗓子的低呼。在中策职校优质创新课暨教学开放周上,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们为陈夕这一手漂亮的“摇酒”手法所折服,还有人跃跃欲试,当场现学现卖起来,也能耍得有模有样。 
              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扎实精湛的调酒技艺、张弛有度的课程设计,让人很难将陈夕与外聘教师联系在一起。“作为外聘教师驻校上课已经有一段时间,对课堂节奏也有了一定的把握。”陈夕说,每到酒店经营淡季,他都会主动到学校给学生们上课,将调酒技术、餐具摆盘技巧等传授给学生,而到了经营旺季,中策职校都会组织学生以顶岗形式进入酒店进行岗位实践,相关文化理论课则会被安排在“企业教室”中进行。 
              杭州国大雷迪森广场酒店、杭州黄龙饭店、杭州凯悦酒店、浙江世贸中心大饭店、杭州酒家……杭城数一数二的酒店都向中策职校学生敞开大门,这固然是因为中策职校毕业生多年来的口碑积累和实力彰显,“更重要的是我们与浙江省餐饮行业协会多年来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不但将协会引进校园,而且协会下属酒店餐馆的资源都能为学校所用。”副校长包红介绍说,浙江省餐饮行业协会不仅在中策职校设立了“浙江省餐饮行业中策职校培训基地”,而且会第一时间向学校提供行业信息、外聘专家资源和学生进入业内名企实习的机会。 
              让学生有机会进入杭城各行业的典型优秀企业实习、工作,让中策职校成为这些行业领军企业的人才固定输送方、大额输送方,乃至独家输送方。之所以要借助餐饮协会的纽带作用,用高志刚的话来说,就是希望通过与行业协会的合作,拓宽人才培养的辐射半径,在扩大人才输出范围的同时,还能增强合作的抗风险能力。“创新校企联合培养的形式,把过去的企业订单式培养转变为行业订单式培养,让学生能胜任整个行业的岗位发展需求,提高其职业迁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高志刚希望学生毕业后能有大发展,而不只是生产线上的一颗螺丝钉。 
              尽管行业订单式培养并不指向某个具体的企业,但是在中策职校的教师们看来,要真正提高校企合作的有效性,就必须让企业认可“这些学生未来可以为己所用”的观念,使企业主动认识到“这些学生需要由他来培养”,从而产生需求驱动,自觉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后续的培养全过程。2014年进驻中策职校的联想集团阳光雨露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对此就深有感触。 
              因为电子产品的后期维护需要大量人工投入,维修及服务领域的技术型人才缺口却在不断扩大,“好的服务工程师一将难求,我们开出5000元月薪仍然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该公司总经理崔凯很无奈,因为公司对用工规范、操作流程有严格的规范和要求,很多技术维修人员适应不了,流动性特别大,“不是留不住,就是用不了,我们也意识到应该根据公司的用工需求和操作规范来培养一批具有‘联想味道’的技术型人才,最大限度地保证他们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公司的生产需要,缩短入职后的‘磨合期’。”崔凯说,进驻中策职校后,该公司的高级工程师就成为学校的常客,每周都会到“联想3C服务实训基地”指导学生,还会不定期地给学生们上课、开讲座。 
              工程师们给中策职校带来技术指导的同时,也将行业领先技术带进校园,开阔了师生们的专业视野。得益于2012年成立的中策职校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及其下属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职业技能鉴定所、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3大部门,中策职校不但能顺利开展培训、鉴定和推荐就业工作,而且在服务新技术落地和技能考级鉴定上也有先天优势。对此,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负责人、特级教师沈柏民说,新技术、新工艺不仅会被及时补充进课堂教学当中,也会成为学生考证、考级的重要内容,作为该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技术支撑。 
              计算机维修工、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无线电调试工、网络设备调试员等工种的考证、培训不但惠及了一大批校外的技术人员,帮助他们掌握新技术、提高专业素养,而且也为中策职校的学生们打开了崭新的技术方向。“我们鼓励学生在会考课程之间、实践课程与非课程之间、限定选修课之间学分互补,希望他们多掌握一门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高志刚说,中策职校对技能鉴定站有“三优先”要求:学生优先,确保从严考核;高新技术优先,力求站在技能考核的顶峰;政府需求优先,助力政府缓解用工压力。对于技能鉴定的高位要求,使得中策职校对技术更新有敏锐的嗅觉,除了能第一时间捕捉到新技术的更新发展外,还能对新技术作出迅速反应,将其引入课程和教学环节,促使新技术的落地与内化。 
     
              B.转变企业在合作中的姿态 
              投入标准与文化  做强项目与研发  对学校形成依赖 
              把入学第一课搬到企业教室里进行已经成为中策职校新生始业教育的惯例。把实训基地建到企业里,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实习实训环境,也为企业课堂的常态化运作奠定了基础。从最直观的氛围感受和环境观察开始,让学生了解自己所选择的专业,熟悉行业标准和企业文化,中策职校把专业认知纳入校企合作范畴,让行业翘楚与学校教师一起,成为学生专业道路上的启蒙者和领路人。 
              烹饪专业就把新生拉到杭州凯悦酒店,从试制服开始,让学生树立起准职业人的认知觉悟。“穿上工作服的那一刻,感觉自己真的跟过去不一样了,职业自豪感油然而生。”前一刻还处于兴奋张望状态的学生,已经挺胸收腹装老成,很快融入工作氛围当中。参观厨房、员工形象培训、分组岗位培训、酒店卫生基础知识培训、工作体验……学生们真切感受到了杭州凯悦酒店的工作标准,“没想到厨房的卫生标准那么严格,连一根头发丝都不可以出现。”短短一周的始业教育,让烹饪专业的学生对厨师的印象从“光着膀子抡大锅”的粗犷散漫转变为“精雕细切巧火候”的精细规范。 
              从投钱、投设备到投标准、投文化,中策职校对校企合作企业的要求从来不是财大气粗,“我们希望企业在合作中能少花精力多办事,让企业愿意跟学校合作,甚至我们的师生可以反过来为企业排忧解难,引领企业发展。”高志刚曾谢绝了企业要给学生发放奖学金的好意,转而建议企业给优秀学生派发“家庭体验券”、提供更好的实习岗位,给学生提供别出心裁的奖励方式。 
              “周末我带着全家人去杭州凯悦酒店放松了两天,从吃饭到住宿都不花钱。”烹饪专业学生朱斌很兴奋,因为顶岗实习时表现优异,朱斌赢得了杭州凯悦酒店奖励的“家庭体验券”,第一次凭自己的努力带家人出来休闲,他觉得特别自豪,“爸妈都觉得酒店的环境很棒,他们也很支持我毕业后来这里工作,我要更努力才行。”朱斌已然把杭州凯悦酒店作为就业目标。正如高志刚所期待的那样,学生在企业标准与文化的熏陶下,无形中已培育起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大企业讲究积累和渐进,这种精神文化的渗透远比硬件投入更有效。” 
              当然,中策职校的文化和理念也在影响着企业。组织学生顶岗,为企业解决用工的燃眉之急;组织员工培训,为企业拓展培训项目和教材;组织教师研发,为企业梳理各类技术标准。校企联手做项目、搞研发业已成为合作的重要内容。
在与浙江中力机械有限公司共建的“电动叉车培训基地”里,不仅有企业技术工人指导学生动手实践,也常出现电气专业教师为企业员工提供技术培训的场景。“我们帮企业拓展双语培训项目,在培训中引入数字化和现代化内容,与企业工程师合作编写培训教材,也帮助企业梳理出电动叉车技术的国家标准。”高志刚表示,电气专业教师一方面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引领企业发展,另一方面也将企业培训内容作为电气专业核心的课程项目,将企业的工艺流程作为学生的学习对象,使课程和教学项目无限贴近企业生产实际。
            不仅不需要企业投入设备、经费,还能为企业解决燃眉之急和后顾之忧;不仅能引领企业某一方面的发展,还能为企业提供新业务、新技术、新项目所需要的新型人才的专门化培养。中策职校以最大的合作诚意,将职业学校的教育资源向企业开放,让企业在获益的同时对学校形成依赖,转变了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不积极姿态。“企业主动寻求与学校合作,从人才输出的简单合作向全方位深度合作转变,这是校企合作实现多赢的重要保证。”高志刚自豪道。 


图为烹饪专业学生参加浙菜传承活动仪式时的场景。

              C.合作选择要利于传承发展 
              有利于教学开展  有利于师生发展  有利于传承创新 
            “想去淳安企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实习不用再大老远赶去淳安了,在学校里就能跟着企坚电子的师傅们学习。”电气专业学生樊文天很兴奋,更令他惊喜的是,这次进驻学校的企业还不止一家。2014年3月,中策职校独辟出500多平方米的场地供3家驻校企业“据点”使用,为提高电气专业校企合作的有效性,该校可谓下足了“血本”。 
              联想集团阳光雨露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重点培养“3C”服务型技能人才,浙江中力机械有限公司着力培育叉车生产、维修技能型人才,淳安企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则视中策职校为其创新研发基地,3家企业各有侧重,共同构筑起电气专业校企合作的三足鼎立之势。 
              为什么是这3家企业?很多人问高志刚。诚然,随着办学质量日渐提高,中策职校在行业企业间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对于合作企业的选择也有了更多主动权。但该校在顶层设计时就明确,合作的企业必须是该行业领域的典型企业,能契合中职学校的人才属性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节奏,能有利于教学开展和师生进步,所选择合作的行业协会要有较强的领导力和政策执行力,引进的大师工作室要有利于师资培养和文化传承。 
              “联想集团、中力机械、企坚电子都不是只拿出一条生产线来让学生练手,或者只是给学生演示一下产品和技术,他们设在学校里的基地都是实战型的。”电气专业教师万亮斌表示,联想集团占据了电子产品后期维护的大额市场,将重点培养潜在工程师;中力机械的维修技术涉及液压、机械、电子线路、数控模具等多项技术,对应了一条完整的教学链,其维修实例都能转化为非常典型的教学项目;企坚电子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其研发团队实力雄厚,正好契合了中策职校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的办学宗旨。 
              与电气专业大手笔引进3家企业不同,烹饪专业与餐饮行业协会的合作已经由来已久,胡宗英、叶杭胜、王仁孝、夏建强等一批烹饪大师也成为该专业的顾问,成为中策职校烹饪大师工作室的主力成员,曾多次为师生奉上精彩的讲座与培训,还是烹饪专业师生参加技能竞赛的“智囊团”。 
            2014年6月,运河申遗成功的喜讯传来,让中策职校这所办在运河边的学校与有荣焉。运河文化的熏陶和毗邻两大美食街的优势,让中策职校教师在运河菜系创新研究中显得更为得心应手。在烹饪大师工作室的引领下,烹饪组教师们全情投入,继杭帮菜研发之后,又承担起杭州运河菜系的创新研究。从杭州“运河鱼宴”到余杭的“塘栖老味道”,从水御兰庭的“拱宸船宴”到新庭记的“运河家宴”,都留下了烹饪组教师们品评、研讨的身影。 


图为学生参加中力电动叉车培训时留下的合影。

   
              D.校企合作还有哪些创新可能专门化人才培养    名企订单下的“中高职一体” 
                联想集团素来强调技术整合和跨界发展,在崔凯看来,维修人员如果只懂计算机知识,一旦智能产品发生故障,很有可能连故障发生的原因都找不到。随着市场的综合化发展和高新技术的不断细分,能胜任多岗位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抢手,联想“3C实训服务基地”就将计算机专业与电气专业的知识技能整合起来,致力于培养能胜任现代智能家电综合体维护工作的复合型专门化人才。
            “我们希望创新校企合作的形式,改变职业教育现状,扭转人们的固有观念,职业学校不只是培养合格的劳动力,还能培养站在技术升级前沿的专门化人才。”因为有一支包括专业教师、企业专家和行业大师在内的强大技术团队在背后支撑,中策职校的教师们对学生都有着较高期许,他们坚信中策职校完全有能力打造职业教育的资源、技术和人才高地。
            “与联想集团合作,培养大客户驻场技术服务专员,让我们的学生也有机会进入政府机关、阿里巴巴、杭港地铁等优质就业环境,提高就业质量。”希望学生能够进入行业顶尖企业工作,高志刚一直在研究如何通过企业的力量、大师的力量来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渐渐地,名企订单下的“中高职一体”培养思路在他脑海中清晰起来。 
            对职业教育实施分段培养,中职阶段夯实技能基础,高职阶段学习经营管理或研发创新,延长技能人才的培养周期,让学生能胜任不同工作环境下的复杂工作程序。“例如烹饪专业‘凯悦班’,中职3年校企联手培养地方名厨、行政总厨,高职2年引入连锁店店长培养和酒店管理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既能胜任一线生产需要,又具备企业管理素质,是未来企业最为抢手的复合型专门化人才。”就像高志刚所描述的这样,中策职校不断将一些看似大胆却又不失操作性的创意想法融入校企合作当中,丰富了“六驻”模式的内涵,也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