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线立体”模式开创海疆数字文化服务新局面

23.12.2015  15:58

  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其海疆数字文化长廊建设具有典型的“一长三多”特点,即海岸线长,警营和军营多、港口和企业多、村庄和社区多,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多样、任务繁重。近年来,威海市军地双方密切合作,深入实施“千里海疆·千里书香”数字文化长廊工程,积极探索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在沿海地区的“双线立体”建设和服务新模式,受到了海疆群众和官兵的欢迎。

  “双线”建设模式

  威海市海疆数字文化长廊建设的“双线”建设模式是指文化部门和公安边防部门结合实际,在设施、队伍、资源、活动等方面共建共享,形成了文化共享和公安边防两条海疆数字文化服务线路。“双线”建设模式以文化系统建设的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公共电子阅览室,以及公安边防系统的边防书屋、警营网吧为基础,通过合作共建的方式,为打通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化共享线:文化部门结合数字文化建设任务,“跨终端、跨网络、跨空间”提供数字文化资源。在全市海疆街道、乡镇、海岛及已建成的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点和公共电子阅览室,新配备了数字渔家乐、网络电视终端、平板电脑等,建成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示范点167个;在海疆企业、渔港等数字文化服务盲区,配备了移动wifi、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一体机等,建设数字文化驿站62个;利用文化共享工程打造了“海疆数字文化长廊服务平台”,安装到每一个示范点和数字文化驿站,并实现一站式导航,为沿海地区群众和官兵提供随时随地的数字文化服务。

  公安边防线:公安边防部门坚持警地共建、因地制宜的原则,不断把文化工作向岛屿、渔船、渔民延伸。目前,我市已在开放口岸、边防辖区等数字文化服务盲区,新建设37个数字文化驿站,利用这些驿站开办了“海疆书香大讲堂”。在文化部门支持下,公安边防部门进一步拓展数字文化驿站的外延,把它打造成为了信息传播发布平台、产业转型服务平台和生产效能优化平台,助力沿海地区渔民致富和经济发展。

  “立体化”服务模式

  海疆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弱点和盲点较多、差异化显著,文化和边防部门立足实际,确定以偏远海岛、渔村、外来务工人员以及海上流动服务为重点,有效整合服务资源,在资源传输、终端服务、日常运行等方面实现了全方位、立体化的管理服务。

  服务内容立体化。针对传统媒体和数字媒体都有各自特有的受众群体的特点,我们以数字资源为主,配备了电子书借阅机、数字渔家乐、听书郎等终端设备,共计视频资源1.3万部、音频资源4万部、电子书6.4万册,实现了服务资源的立体化提供,使得渔民和官兵不管是在书屋还是在海上,都可以随时接收。

  资源传输立体化。依托山东省级云服务平台,实现了海疆数字文化资源的统一管理。在资源更新和分发上,实现了联网自动更新、按需手动更新,资源点播和利用记录自动上传,由此实现了对服务资源的交互式立体化管理;在资源服务终端上,初步建立起全媒体终端服务体系,包括面向个人媒体终端的手机图书馆App、微信,以共享一体机等为代表的智能媒体终端,以“警营网吧”等为代表的互联网终端……这些终端根据不同的服务需求进行部署,实现了资源传输的立体化服务。

  服务范围立体化。我市对沿海居民、海岛渔民、边防官兵等重点群体有针对性进行资源配置和传输,还按照服务模式的不同,因地制宜分类建设服务场所,逐步形成了海疆数字文化服务的社区模式、渔港模式、海上模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