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新城:厚重历史上的文化勃发

30.06.2015  11:01

  因史成名、因原成势、因水成形,现如今,在丝绸之路起点陕西的广袤土地上,一座以“构建文化之城、田园之城、健康之城”为发展目标的秦汉新城正在崛起。6月5日,由中国文化报社主办的“梦想丝路国际行”(陕西段)媒体采访团走进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深入横桥、长陵、陕西张裕瑞那城堡酒庄等地进行采访,亲身感受“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文化为这座新城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2009年至2010年,国务院陆续批复印发《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推进西咸一体化进程和西咸新区建设。为贯彻落实这两项规划,陕西省委、省政府决定在西安、咸阳两市之间组建西咸新区。2011年6月,西咸新区成立,原咸阳市泾渭新区更名为秦汉新城,作为西咸新区核心组团的秦汉新城正式拉开建设序幕。

  在秦汉新城规划展览馆,记者们更系统、全面地了解了秦汉新城的崛起过程和未来规划。据秦汉新城管委会宣传策划中心负责人陈香玲介绍,秦汉新城总规划面积302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50平方公里,遗址保护区面积104平方公里,通过打造“一轴、双核、三带、三区”的产业布局,拟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秦汉历史文明集中彰显区、西咸新区北部中心和大西安生态田园示范新城。

  星罗棋布的历史文化遗存、渭河绕城的旖旎景观、交通枢纽的便捷地位……得天独厚的优势令秦汉新城的建设快马加鞭,不断焕发青春活力。而文化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更是主导和引领性的。据统计,秦汉新城范围内有各类文物点300余处,秦咸阳城遗址、汉高祖刘邦的长陵、汉景帝刘启的阳陵、汉武帝刘彻的茂陵等无不久负盛名。围绕“文化之城”的建设目标,秦汉新城将保护与合理的开发建设并举,在挖掘、梳理历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和表现手法,充分展示秦汉历史文化蕴含的智慧和力量,着力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秦汉历史文化旅游品牌,努力打造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和西咸新区丝绸之路文化艺术中心。

  如同陕西省不断探索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一样,秦汉新城也积极实践着这一命题。今年5月,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秦汉新城举行了别开生面的文化旅游产业专题推介会。际华园、保荣奥特莱斯商业综合体、新丝路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大秦文明园区、《万古秦风》视觉光影秀5个项目被重点推出,获得高度关注,引进资金180亿元,为新城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中国惠普和秦汉新城共同打造的新丝路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该项目通过建立历史文化遗存数据库,建设文化艺术版权及衍生品交易中心,支持影视制作、动漫游戏、广告媒体、建筑设计等产业功能,以及秦宫风貌再现、秦汉文化演艺、秦汉遗址保护开发乃至国际项目合作的引进等,促成秦汉文化产业一体化,打造数字文化创意全产业链。

  从建设之初至今,以民生为先、以民生为重,让人民共享新城建设发展的成果,始终被秦汉新城的铸造者们摆在首位。站在横桥上举目眺望,清波荡漾的渭河、草绿树碧的生态廊带令人心旷神怡。陈香玲说,几年前,这里还是垃圾成堆、污水横流。自2011年起,秦汉新城启动渭河综合治理,投资18.6亿元为该区域群众建起一个绿意盎然的生活居住圈。作为治理重点建设项目的渭河生态景观带,以传承秦汉文化、突出地区人文地貌为契合点,不仅是一条生态景观带,也拥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2014年6月,秦汉新城渭河综合治理工程荣获“2014绿色中国——环保成就奖”。

  与绿色相伴的是人们生活环境的不断提升。通过渭河、泾河生态景观带和森博园、张裕酒庄等生态田园休闲观光项目的建设,秦汉新城致力打造的“田园之城”正在实现。与此同时,为了使“健康之城”早成现实,秦汉新城还规划了一系列的医疗健康产业,通过健康产业分布和第四军医大学综合园区建设等项目,将健康生活融入自然之中。

  历史曾在这里书写下壮丽的篇章,留给今天的则是独一无二的文化基因。以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积淀为基础,以文化产业龙头项目为引领,秦汉新城的“文化之城”建设正紧抓机遇、蓬勃发展,在打造陕西文化产业发展新高地的同时,也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