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汛时节,科技特派员冲在了灾后的第一线

01.07.2017  05:32

自6月9日进入梅汛期后,浙江各地遭受强降雨侵袭。截至6月25日8时,浙江梅雨量达317.9毫米,是常年的105.5%,有28个县(市、区)已超常年平均值,全省有94个站点累计降水量超过500毫米。省科技厅厅长周国辉要求科技特派员积极投入抗灾自救,帮助做好预防和灾后恢复农业生产工作。

记者从省科技厅农村处了解到,灾难当前,第十三批省派科技特派员在灾情发生后,立刻通过各种方式联系派驻点,并纷纷奔赴乡间田头,开展灾后指导或提出抗灾防灾建议。

  “水稻要加强排水,退水之后要及时打捞漂浮物和冲洗茎叶上的泥沙,退水后三天要补充肥料,但必须采取多次轻施的方法,采取‘上喷下追’的方法,促进其恢复生长。”省农科院驻武义县柳城畲族镇科技特派员金梅松在获悉当地洪涝灾害十分严重后,立即赶赴当地,就退水后如何及时加强田间管理、预防病虫害等技术措施给予指导,同时还对东阳、平湖、温岭、建德、兰溪、龙游、衢江、莲都等地的荷花、莲子基地进行了远程指导。开化县是这次洪涝灾害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针对当地全域特大暴雨水灾,省农科院驻开化县科技特派员何圣米专门编写了《暴雨灾害蔬菜基地生产恢复措施》发给科技局、农业局,并指导灾后恢复技术。

据悉,截至6月27日,省农科院87名第十三批省派科技特派员共有60名特派员反馈了本乡镇汛期抗灾自救相关情况,受灾较重的开化县、衢州市衢江区、兰溪市、武义县、缙云县、青田县、丽水市莲都区等地科技特派员第一时间行动起来,通过实地和远程指导相结合的形式,指导农业企业、合作社和农户开展灾后自救。

浙江农林大学衢州市衢江区科技特派员协作组的10名个人特派员和1个团队特派员组团对区域内的受灾乡镇开展灾后救援指导,6月28日,协作组白岩、张爱莲、王洋3名特派员冒着大雨,对衢江区的云溪乡、双桥乡和高家镇生产基地进行调研。“此次衢江区受灾非常严重,高桥镇受灾面积达5万亩,云溪乡也有1万亩,仅高家镇一地的经济损失就有680多万元。

协作组副组长白岩介绍说,目前,协作组针对西瓜、中药材、水稻、柑橘等水淹田块的具体情况,为当地的农户进行诊断,提出扶苗和预防水淹后植物病害发生的建议,并反复强调关键实施步骤。“不少农户都面临绝收,经济损失很大,协作组的成员们都在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共同为乡镇出谋划策,尽可能帮助他们减少损失,下周协作组的其他成员也会陆续赶赴派驻点。

资料来源:科技金融时报(孟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