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皂票、豆腐票……91岁老人收藏着30年前的生活

04.05.2019  01:12

钱江晚报 记者 黄莺 通讯员 陈彦彬 

曾经,生活里,不是有钱就可以买到物品的。好吃的点心、实用的自行车,甚至灯泡、线、肉类、粮食这些生活必需品,都需要票据。

1955年全国开始统销统购,直到1992年粮食统销结束,“凭票供应的日子好像过去很久很久了,其实也就不到30年的时间。”在杭州西溪街道下马塍社区,91岁的吴均林老人家里,他把家里剩余和从市场购买的一些票证分为“票证种类”、“粮票上的风景”、“粮票历史”、“改革开放初期城乡的粮证”、“取消粮票后过渡期使用定量供应办法”等八个类别,组成了一个“票据档案馆”,记录了那一段历史。

1928年出生的吴均林,当过兵,也在邮电系统工作过。上世纪末,离休后的吴均林空了下来,对收藏历史物件有了兴趣,他把家里的老物件都整理起来,还写了自传。在他家里,日记、家信、工资单等等都已经装订整理好,一个家庭的历史通过老物件得以定格。

票证是他的收藏品之一,他最初的想法,就是希望通过这些票证能够唤起那一代人的记忆,能加深当代年轻人对历史的认识。如今,他手头的票证比起专业的收藏家来说并不多,一共3本,翻看看看,大部分都是1988年到1992年的。

吴均林的女儿吴克兰告诉钱江晚报记者:“我爸爸的收藏大部分都是当年家里的结余,五六十年代各种票都不够用,哪里会有剩下,后来他去收藏品市场淘过,市场上也没有多少剩下。

在所藏的票据里,有盐票、糖票、月饼票、肥皂票、香烟票、各种尺寸的布票、棉花票、棉胎票、工业品购货券等等。烟票是储存最多的票据,因为吴均林不抽烟,所以这些当年发下来的烟票都结余了下来。

1988年开始,肉票、粮票、水产票、豆腐票、煤油票开始变多了,有时候还有整版的富裕。

偶然还能看到几张1978年、1976年的肉票,看到这些肉票吴克兰笑了,“按照我的记忆,70年代的肉票肯定是不够用的,这几张剩下的肉票,应该是当年藏来藏去藏过期的。”她说,那会儿肉票都是有时间的,一个月过期,就不能用了,“我记得家里的肉票只够用来切切肉丝、肉片,难得吃一顿红烧肉,那是一个月的肉票都要搭在里面了。

不少副食品票上还有编号,从1号到30号,是一个整版,这是怎么用的?难道是一天用一张。

不是一天用一张。应该是一个编号可以对应一种物品,具体对应什么物品,当时会发通知的。”吴克兰回忆,“比如当时会出一个通知,从4月20日到5月20日,可以凭3号副食品票购买粽子,那么就要回家把3号票找出来,然后带上钱赶紧去买粽子,如果去得晚了,已经卖完了,这个票就用不出去了,算是作废了。

细心的吴老先生,还剪下留存了当年凭票供应商品的一则通知,看图如下▼

那会儿孩子当家早,我家的肉票、豆腐票、粮票我是有权限管的,上学路上要买个油条打牙祭,也是又要粮票又要钱的,我们家条件还可以,小孩子身上也是有一些粮票的。”吴克兰还记得当年买荷花糕,也是要凭粮票买的,“那会儿哪用哄孩子吃饭,说不乖不给饭吃,立马孩子就乖乖的了。

但是对于布票、棉花票到底是怎么用的,她就说不清了,“这些票是归我妈妈管的,我没有权限管,所以说不出来了。

而对于吴均林来说,所有票据里,印象最深刻的要数一张自行车票,“我们家人口少,所以是轮不到发自行车票的。后来,70年代初,部门里有一张自行车票,我当时表现好,领导奖励给我了。

老人记得,那张票拿去买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车子骑了很久很久。

与粮票一同出现的,还有购粮证。吴均林记得,购粮证和粮票是配套使用的,居民要凭购粮证到粮食管理所取粮票,买粮也要凭购粮证,购粮证其实是每家的“命根子”。

在那个时期,居民搬迁,除了要到搬出地和搬进地的派出所办理有关手续,另外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手续便是到两地的粮管所办理相应手续。“哪家要是遗失了购粮证,意味着这个家庭将无法买到粮食。是要饿肚子的。

在他的“档案本”里,还记录里这样的关键时间点:“1994年,定量凭票供应,改为定量凭证供应”,“1995年,改为定量凭票供应”。

看到这样的家庭档案,你是不是也想起了旧时光,或者是想更多了解爸爸妈妈当年的生活,快翻翻自家的老橱柜,看看自己家庭的历史,还有存留吗?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黄莺 通讯员 陈彦彬         编辑:程慧雨        责任编辑:方志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