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城60多位社区负责人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

14.11.2016  13:33

    近日,杭州市上城区“左邻右舍”社区治理创新园里,召开了第一期“杭州市城乡社区治理创新论坛”。

    金钗袋巷和元宝街一带,诞生了新中国第一个居民委员会——上羊市街社区居委会。67年后,同一个地方,60多位来自杭州各个社区的负责人齐聚一堂,展开一场3个小时的“头脑风暴”,共同讨论老旧社区的治理难题。

    基础设施老化、配套设施不全、缺乏正规物业、环境不够理想……老旧社区治理,日渐成为城市管理与社会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从这场“头脑风暴”中,我们看到了杭州“老社区”们的努力,也看到了老旧社区创新治理的未来。

    停车问题怎么解决

    资源整合、错峰停车

    “我们是一个敞开式的社区,由多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小区组成,楼道间距近,地面空间少,出租户比较多。停车问题一直是社区治理的难点。目前登记200多个车主,却只有70多个车位。有些车主时常占用消防通道,甚至为了占车位而争吵。”论坛互动一开始,上城区清波街道清河坊社区的负责人就率先讲出了自己这些年的困扰。

    “我们过去也是这样!”坐在她前排的曹琛马上回过头来说,“金钱巷社区里的严衙弄片区,建造年代多为上世纪90年代,楼间距低于现行标准。小区大约有100多辆车,有车一族常因车位吵架,一年里光停车投诉就有30多起。

    作为上城区小营街道金钱巷社区主任,曹琛分享了自家的“秘诀”:社区多次召开居民停车意见征询会,通过民主协商,遵循“先到先停”原则。起初,还有部分居民用板凳、三轮车等占位。社区通过走访劝导,和街道城管科一起清理占位物品,逐渐让整个社区形成公平有序的停车秩序。

    “2015年,社区停车管理收费达到10多万元,既缓解了停车难,又帮社区筹到了公共设施维护资金。”曹琛同时给出了建议,“你们车位如果实在不够,又不能拓宽道路的话,建议由社区出面,找到周边公共地下车库、商业楼盘车库,进行资源整合,错峰停车。

    居民行为如何规范

    共同参与、制定公约

    “其实,硬件的问题还好解决,人的问题才难处理。”论坛进行到一半,下城区朝晖街道老房地社区书记何海霞的一番话,令在座的人都陷入了沉思。

    “老社区里人头熟,邻里关系密切,得调动起大家的参与度,让居民自己做社区的主人。”何海霞“自问自答”,“社区有一个‘居民点评会’。由社区、居委会主导,社区居监会监督,楼道支部、楼道小组、共建单位共同组成。每月召开一次会议,一起坐下来商量社区里的大事、难事、好事。”何海霞说,污水治理、为老服务等一个个棘手的问题,都是靠大家一起讨论解决的。

    议事会、圆桌会……许多老社区都提到了调动居民参与社会治理的办法。一些老社区还邀请居民参与制定《公约》,规范居民在社区中的行为。

    江干区闸弄口街道红梅社区书记孙燕芬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不向阳台外泼水、扔垃圾,晾晒衣物先脱水甩干”“按要求分类投放垃圾,不将垃圾堆放在走廊”“住宅周围不乱搭乱建,天井不破墙开门”“不私养家禽家畜,不在公园和树上晾晒衣物”……这份以社区问题为导向的《社区公约》已经4次修改,内容十分接地气。

    孙燕芬说,“我们的公约自治体系有‘两大利器’:除了开办‘社区圆桌会’,还有一个公约监督委员会,号召所有人一起‘随手拍’各种违反公约的行为,监督小区物业的工作是否到位。

    朱晓君补充说:“既要提升居民参与度,也要提升居民的获得感。我们办完活动后,还对参与群众进行满意度调查。比如今年重阳节的广场惠民服务活动,就获得了98%的点赞,超过50%的参与者希望这样的活动每周都能办一次。

原标题: 杭城60多位社区负责人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 作者:记者 陆遥 网络编辑:俞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