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城社区矫正人员可自选公益劳动了

13.11.2014  17:33

  每周总有那么几天,医生孙立(化名)在诊所穿着白大褂,帮人量量血压、看看病,一切都与他以前的工作无异。
  只是,他现在的身份有点特殊:一名正在接受社区矫正的服刑人员,每月需定期向长庆司法所报告相关情况。
  两年前,孙立第一次来长庆司法所报到。“他情绪很低落,沉默寡言,工作人员问他话,也不吭声。”长庆司法所副所长张玉云还清楚地记得他当时的情况。
  慢慢地,工作人员打开了他的心扉。原来,他“出事”之前,曾是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最终因在任职期间利用处方权,收受医药公司回扣款二十多万,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
  按照规定,社区矫正对象每月必须参与不少于8小时的公益劳动。
  快60岁的孙立内心很忐忑:害怕做一些难以胜任的劳动,更害怕在家门口服务,别人看见了会指指点点。
  张玉云递给他一张“菜单式”公益劳动表,上面把社区矫正人员可供开展的公益劳动分为四类,包括公共设施维护、社区义务服务、社会活动创建、个性特长类等,共包括18个小项。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提供公益服务内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劳动时间、地点也可以自行选择,我们会酌情考虑。”张玉云的一番话,打消了孙立的疑虑。
  根据孙立的特长,长庆司法所帮他介绍到辖区一家医院当顾问,平时主要给患者提供各类医疗服务。有时候,街道也会组织一些义诊,司法所也尽可能把他安排到王马社区、吴牙等周边的社区,避开他自己居住的社区。
  能发挥所长,又保全了面子,孙立的情绪明显好了许多。在日记里,他这样写道:“现在日子排得满满的,感觉很充实,再也没时间胡思乱想了。
  近段时间,下城区司法局在文晖司法所试点社区矫正“菜单式”公益劳动的基础上,在全区8个司法所全面推广了这一做法。
  社区矫正人员通过“点菜”的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公益劳动类别。再由司法所人员根据新入矫人员被判处的刑罚种类、犯罪情况、悔罪表现、个性特征和生活环境等情况,结合社区矫正人员本人意见和想法,帮助其“点菜下单”,制定切实可行的公益劳动方案,并与其签订公益劳动承诺书。
  其中,“个性特长类”公益劳动是最受社区矫正人员欢迎的“菜式”:有书法绘画特长的选择给社区出黑板报和画宣传画;有维修特长的选择给居民义务修修补补;有一手好厨艺的选择去社区老年食堂给老人们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熟知医疗卫生知识的选择为社区老人提供免费护理……
  当然,“点菜下单”式的公益劳动,并不意味着对不同社区矫正人员实行差别化待遇。据下城区司法局负责人介绍,社区矫正人员每月按次数、时间和具体服务类别填写“社区矫正人员公益劳动记录簿”,并向司法所反馈情况。司法所对社区矫正人员参加公益劳动的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并存入社区矫正人员个人档案。
  目前,全区已有100多名社区矫正人员采用了这一做法。(本站编辑 陈洪凯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