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院一床难求 很多老人一住多年背后的隐情是什么

05.03.2015  11:19

   浙江在线03月05日讯 (钱江晚报记者丁颍鹃)“有床位了通知我啊,不知道要等几个月呢。”保姆回家过年不来了,家里80岁的父亲没人照顾,朱先生想把父亲送到杭州湖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一段时间。

  不过,他也有心理准备,这里的床位太难等了。病房主任陈慧芳手里的预约登记本上,已经有长长一串名字在等床位,“这里有45张病床,但常年都是满的”。

  记者在春节前后走访了几家社区医院,保姆回家过年了,附近的居民都想把老人往这里送,床位反而更加紧俏了。

   现状>>>

   社区医院住不进

   人过世了还没等到病床

  位于杭州东平巷的湖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有老年病房。中心主任应强告诉记者,住这里的病人都是“老房客”,长的十几年,短的也要住个把月。春节过后,记者再次来这里。

  “老人嘛,都有病在身,完全康复了出院是不可能的。”怎么让病情稳定的老人出院回家,成了社区医生面临的一个难题。

  6床的邱老先生,今年83岁了,因为肺部感染入院,已经住了十多个月。中午,80岁的老伴儿来探视,她告诉记者,家里就老两口,子女住得远,孩子回家了,她一人根本没法照顾。

  “我让老伴就‘赖’在这里了,这里就像保险箱一样。”老人家说出了很多家属的心思。

  同样的难题,也困扰着很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南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院长张虹告诉记者,因为建议病人出院,病人家属不仅找到信访局投诉,还说“医院赶病人出院,要找媒体评评理”。

  病房护士长赵惠娣手里也有一本住院预约登记本,十几页名字,有几个名字已经用黑线划去。

  “有时候床空出来了,给预约老人打电话过去,人都已经不在了。”她告诉记者,有病人来预约问要等多久,自己实在不知道怎么回答。

  南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模比较大,两个病区加起来有80张病床,但张虹坦言,在很长的时间里,能够流转的病床只有10张左右,只有当老人去世了,才有病床腾出来;住的最久的几位老人,从2007年这里开设病房开始,就一直住在这里了。

   个例>>>

   老两口一住就是4年多

   家里房间也出租了

  2007年,南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大楼建成,设了一个关怀病区,所以该中心还挂着“上城区关怀医院”的牌子。

  家住清波门附近的俞先生,每个双休日都会来看望在这里住院的父亲。

  2010年9月,俞老先生遇车祸,颅内损伤,在邵逸夫医院治疗3个多月,病情稳定后转入南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爷子患有间质性肺病,期间病情加重时,就转入大医院ICU抢救,但社区的床位还是保留着,只要病情稍待稳定,他就回到社区医院,这样一住就是4年多。

  2011年年初,俞先生的母亲突发脑溢血,在城北的一家大医院ICU住了4年多,一直靠呼吸机维持生命。俞先生还有一个哥哥,两个老人两兄弟轮流照顾着。

  车祸之前,老两口独自住在近江小区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二老都住院之后,兄弟俩把家里东西收拾了一下,放在小房间里;剩下一个比较大的房间,连同厨房、卫生间,以2000元/月的价钱租了出去。

  “因为经常要在大医院住院抢救,所以父母加起来,平均每个月要一万多元医疗费,这点房租也只能稍稍弥补一下。”4年多来照顾两位老人,一家人承受的,除了经济压力之外,还有巨大的精神压力。

   原因>>>

   为啥老人愿意来这里养老

   因为价格比养老院便宜

  在社区医院长期住院的老人,除了像俞老先生这样身体状况不好,需要长期有医务人员照料的以外,也有不少老人病治好了,在这里养老的。他们有的把自家的房子出租了,有的干脆把房子卖了。

  南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床的阮老太太,今年90岁了,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医院过道里活动。

  “这里大多人都整天躺在床上,像我这样能走动的不多。”老太太还清楚地记得自己住院的日子,2009年10月12日。

  老太太当初是因为骨折入院,一大早去早锻炼,结果腿摔断了。她记性很好,眼睛、耳朵也都没问题,晚上还会看看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武媚娘》。

  “装了两块钢板,年纪大了,不想做手术了。”老太太摸摸胸口告诉记者,自己心脏不太好,“随时都有危险”,养老院也不敢收,只有在医院最安心。

  医生说,阮老太太每天需要的是基本护理,没有什么特别的治疗需求,其实可以在家由子女照料。

  “这里的床位费只要50元,医保报销之后,自己每天出10元,跟养老院相比,划算多了。所以老人出租房子,来这里是住得起的。”但张虹也很为难,“这里毕竟是医院,定位是满足居民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老人养老应该有别的更合适的机构来承担啊。”

   记者观点

   在社区医院和养老院之间

   我们还需要什么?

  作为社区医院的管家,杭州湖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应强认为,应对老龄化,社区医疗资源应该更丰富些。仅有单一的社区医院来承担,导致一床难求的现状,应该改变。

  应强告诉记者,城乡居民医养护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在社区医院和养老院之间,应该还有一级护理院这样的机构,由他们来承担这部分老人的护理工作。”

  但记者了解到,目前的现状是,护理院严重不足。

  以杭州上城区为例,目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护理院,一家名为“彩虹鱼康复护理院”的护理机构正在筹备中,按计划将于今年8、9月份建成,有75张床位,定位是高端护理机构。

  记者从杭州市卫计委了解到,虽然政府一直提倡鼓励社会力量办康复医院、护理院,但目前这样的机构还很少。目前全市登记的护理院有7家,其中余杭区、拱墅区、下城区2家,上城区1家,核定床位总共512张。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杭州全市65周岁及以上人口已经超过78万,护理床位缺口很大。

  杭州的一些社区,已经开始试行居家养老“喘息服务”,家庭照护一年以上,可以申请5~30天的喘息服务,由社区医生上家服务,让子女喘口气。

  记者了解到,今年杭州开始实施医养护一体化,或许在居家养老方面会有所推进。

(本文来源: 浙江在线     责任编辑:毛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