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大课堂 德育新阵地

30.10.2014  15:39
  从今年新学期起,北京市百万中小学生有计划地走出校园,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北京要求,所有中小学要把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实践学习列入课时计划,时间不少于全部学时的10%。 
         今秋新学期开学,北京育才学校初一年级近300名新生,走进国家博物馆,上了“开学第一课”。
         从今年新学期起,北京市百万中小学生有计划地走出校园,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北京市颁布的《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所有中小学要把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实践学习列入课时计划,时间不少于全部学时的10%。而实施这一计划最主要的校外资源支撑平台,正是北京市历经6年精心打造的社会大课堂。
         “社会大课堂已经成为北京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阵地。”北京市教委委员李奕说。
       打破行政藩篱
         教育部门与社会单位携手育人
         北京育才学校将每周五下午的4节课,全部用于开展学生综合实践课和各类校本选修课,课时占每周学生总课时的10%。该校初二(3)班学生辛上钰的家长辛平说:“市教委和学校整合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免费让孩子们走出校园开阔眼界,这种好事我们家长举双手赞成。
         在育才学校9月1日时长为3个小时的中国文化主题实践课上,学生分成7个学习小组,根据事先确定的不同研究主题,跟随国家博物馆的讲解员依次参观经典馆藏。后母戊鼎、金缕玉衣、唐三彩、宋朝古船……众多闻名世界的文物成了这堂课的“教具”。一件件真实、精美、凝聚着古代中国智慧的藏品,记满了学生们的笔记,不时引起孩子们阵阵惊叹。
         “从策划到实施,这节综合实践课,学校只花了两天时间,全靠社会大课堂项目这个平台帮我们牵线搭桥。”北京育才学校副校长何戈说。
         作为扩大教育资源供给的创新模式,2008年8月,北京市颁布了《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建设方案》,确定由北京市教委牵头,联系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财政局等12个单位组成联席会议,共同推进社会大课堂建设。各方以“合力建设、成果共享、服务学生”为原则,整合北京丰富的人文景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社会单位,免费或优惠提供场所条件和合适的教育内容,供全市中小学生开展校外活动、进行社会实践。
         北京市社会大课堂办公室主任高付元说:“建设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既是教育部门推进新课改倡导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又契合了国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方针,得到了社会单位的热烈回应。
         根据北京市社会大课堂办公室的最新统计,经过6年积累,目前北京市、区两级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已经达到1000余家,其中得到市级认定的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就达571家。在这些资源单位中,既包括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博物馆,也包括毛主席纪念堂、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有少年宫、体育馆、科技馆以及名人故居等。
         高付元说,社会大课堂办公室对所有资源单位实行目录管理,每两年普查一次,有明确的进出标准。资源单位进入目录后,由办公室向全市中小学公布,供学校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自主选用。
         高效整合资源
         创新体制机制确保教育成效
         在社会大课堂建设之初,一个服务性的网络平台——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官方网站即投入运行。所有学校都可以通过这个网站找到合适的校外教育资源。
         打开网站首页,右上角最醒目的位置就是全市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的最新目录。为了方便学校选择合适的资源,网页按类别和区域对所有资源单位进行了划分。学校既可以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名胜古迹等不同教育主题在全市相关类别单位中寻找资源,也可以根据地域选择特定区县的资源。网站还设有电子地图,方便学校确定前往资源单位的交通路线。
         找到社会资源只是开展中小学校外实践教育的第一步,如何使社会资源成为教育资源,还需要教育部门和社会单位的密切配合。
         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研中心承担了开发校外教育资源的研究任务,派出教研员与资源单位一家一家地拟定学习计划书。根据不同社会单位的资源条件,结合中小学教育大纲,制定出特色鲜明的教学建议。例如,北京植物园的学习计划书根据植物园生物资源富集的特点,建议学校在园内开展生物和环境教育。计划书明确了课程理想的时间和参加学生人数,并列出了中小学教材中可以结合的知识点和课堂教学设计。高付元说,目前,由基础教研中心研发学习计划书的资源单位已有80家,将来还会继续扩充。
         除了由教研部门开发的学习计划,更多的校外教育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
         近日,记者随北京12中高一学生前往首都博物馆,上了一节了解北京人文历史的校外实践课。或是古代建筑,或是城市历史沿革,所有学生事先都确定了一个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分成小组有针对性地参观学习。学校副校长阮守华说:“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这样的校外实践,学生每月都要参加一次。
         “北京中小学自主开发的社会大课堂课程,多的有几十门,少的也有七八门,这种课程开发方式有利于学校根据不同的育人目标确定特色鲜明的教学计划。目前,学校的语文、历史、政治、生物等学科的教学内容已融入校外实践课。依托这些资源单位,学校还开展了学生到图书馆志愿服务、到临终关怀机构服务老人等实践活动。”阮守华告诉记者。
         让百万中小学生走出校园,开展社会实践,费用怎么办?高付元说:“市级统筹的专项经费是北京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得以持续推进的可靠保障。北京确定了城区学生每年生均150元、郊区学生每年生均200元的经费标准,确保每个学生每年至少参加两次校外社会实践。
         为了提升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的利用效率,先进的科技手段也被用于大课堂的管理。北京市已经在部分场馆启用了POS机,学生刷学籍卡即可入馆学习。这既方便了学生学习,也可以通过刷卡数据及时了解资源单位的使用情况。高付元说:“这个系统未来还将进一步升级,类似公交刷卡一样,实现对资源单位使用情况的实时监控。
         大资源大支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处不在
         在今秋新学年北京市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工作会上,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书记苟仲文提出:“在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切实将工作落细、落小、落实,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成为每一名学生的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突破了中小学德育传统观念的束缚,意味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绝不能局限在中小学校园内。由此,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和市教委推出了“一十百千工程”,要求每名学生在中小学学习期间至少参加一次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分别走进一次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和抗日战争纪念馆;观看百部优秀影视作品,阅读百本优秀图书;学习了解百位中外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和优秀品格。同时,北京市、区两级教育部门和有关资源单位将共同完善社会大课堂建设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在图书馆、博物馆等千余个社会资源单位培养和聘用千名课外辅导教师。
         北京京源学校组织初一新生前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展校外实践。从学校到纪念馆10公里的路程,200多名师生全部徒步往返。学生人手一份的学习表上有事先拟定的选择题和论述题,要求学生结合参观内容学习、解答。记者看到,这份学习表除了要求学生记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要史实,还要求学生就当前日本部分政客拒不承认侵华历史的现实写出感想。在八路军百团大战中缴获的一把日本军刀前,初一(1)班学生汪佳瑜说:“在这里我看到了日本军队侵略中国的暴行,知道了中国人民是付出了多么惨重的代价才赢得了那场战争,我反对那些想抹掉历史的日本政客,我们是祖国的未来,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
         李奕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的对口衔接,最大的价值在于德育引导与实践体验的深度融合,实质性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程化、优质化、纵深化、常态化。
         此外,北京还将修订中小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和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分阶段有序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还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学生可学、可模仿的人物形象,用鲜活的事例引导学生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必须站在大教育的高度,以大资源观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大支撑。纵向上,打开育人视野,充分运用和发挥首都优质教育资源的引领和辐射效应;横向上,穿越资源边界,把教育的触角伸向社会,不为所有、只为所用,大规模地扩大优质资源供给,广泛吸纳教育内外资源,赢得社会的广泛支持,努力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正能量。”李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