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加入会员有奖励?小心手机中木马病毒

17.07.2015  12:22

  为提高银行业消费者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浙江银监局、浙江省银行业协会将近年来不法分子常用的50种金融诈骗伎俩进行提示,在主流媒体上分期刊登,提请广大消费者加以防范和识别,确保财产安全。

  41.收藏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各种收藏协会的名义,印制邀请函邮寄各地,称将举办拍卖会并留下联络方式。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则以预先交纳评估费、保证金、场地费等名义,要求受害人将钱转入指定账户。

  42.ATM机告示诈骗:犯罪分子预先堵塞ATM机出卡口,并在ATM机上粘贴虚假服务热线告示,诱使银行卡用户在卡被吞后与其联系,套取密码,待用户离开后到ATM机取出银行卡,盗取用户卡内现金。

  43.伪基站诈骗:犯罪分子利用伪基站向广大群众发送网银升级、10086移动商城兑换现金的链接和伪装银行正式客服电话的短信,一旦点击后便在事主手机上种植获取银行账号、密码和手机号的木马,从而进一步实施犯罪。

  44.微信诈骗-伪装身份诈骗:犯罪分子利用微信“附近的人”查看周围朋友情况,伪装成“高富帅”或“白富美”,骗取感情和信任后,随即以资金紧张、家人有难等各种理由骗取钱财。

  45.微信诈骗-冒充亲友诈骗:犯罪分子下载对方的微信头像,把昵称改成对方的名字,再屏蔽朋友圈不让对方看见,然后完全冒充对方,进行微信诈骗。

  46.微信诈骗-代购诈骗:犯罪分子在微信圈假冒正规微商,以优惠、打折、海外代购为诱饵,待买家付款后,又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为由要求加付,一旦获取购货款则无法联系。

  47.微信诈骗-爱心传递诈骗:犯罪分子将虚构的寻人、扶困的帖子以“爱心传递”的方式发布到朋友圈里,引起不少善良网民转发,实则帖内所留联系方式绝大多数为外地号码,打过去不是吸费电话就是通讯诈骗。

  48.微信诈骗-点赞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商家发布“点赞有奖”信息,要求参与者将姓名、电话等个人资料发至微信平台,一旦商家套取完足够的个人信息后,即以“手续费”、“公证费”、“保证金”等形式实施诈骗。

  49.微信诈骗-利用公众账号诈骗:犯罪分子盗取商家公众账号后,发布“诚招网络兼职,帮助淘宝卖家刷信誉,可从中赚取佣金”的推送消息。受害人信以为真,遂按照对方要求多次购物刷信誉,后发现上当受骗。

  50.二维码诈骗:诈骗分子以降价、奖励为诱饵,要求受害人扫描二维码加入会员,实则附带木马病毒。一旦扫描安装,木马就会盗取银行账号、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

(本文来源:     责任编辑:吴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