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文化厅青年艺术人才培养"新松计划"走进香港

30.10.2014  13:20

古调新韵 薪火相传
省文化厅青年艺术人才培养"新松计划"走进香港

  为进一步加强和推动青年艺术人才培养"新松计划",10月29日,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浙江昆剧团)专程前往香港姚公白先生处所举办“蔡群慧古琴师承姚公白先生拜师仪式”。这也是浙江省文化厅自实施“新松计划”9年以来,首个为青年演奏员举办的师承项目,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完善有浙江特色的人才培养机制,扩大人才培养规模,督促更多优秀拔尖青年艺术人才脱颖而出,开创青年艺术人才培养新局面。据了解,此项活动得到了香港志莲净苑的大力支持,整个拜师过程传统、简洁又不失庄严、隆重,对切实推动文而不史、质而不野的浙派琴乐的传承意义深远。
  蔡群慧女士系浙江京昆艺术中心(浙江昆剧团)国家一级演奏员、杭州市级非遗项目——浙派古琴艺术的代表性传承人。2006年,她被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国古琴艺术的代表性传承人,浙派姚门琴韵代表人之一的姚公白先生收为弟子,逐操亲授其姚门琴曲,潜心习弹,琴艺稳步提升,成为当今浙派琴坛的佼佼者。同时,蔡群慧也深受公白先生“琴品如人品,习琴先做人”的影响,成为品行兼优、难能可贵的青年艺术人才。
  9年前,浙江省文化厅启动青年艺术人才培养“新松计划”,这是落实浙江省省委进一步加强“文化人才工程”建设的重点举措和子项目。9年来,省文化厅陆续推出青年表演人才高级研修班、大拜师、优秀青年演员个人艺术专场等一批重点青年人才培养项目,已逐步形成了青年艺术人才学艺、求艺、成才的良好机制。在2009年推出的大拜师活动中,包括京剧、昆剧、越剧等艺术门类在内的一批优秀青年演员向梅葆玖、刘长瑜、王文娟、金采凤、汪世瑜等10位知名艺术家拜师求艺,通过艺术家与青年演员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形成了富有浙江特色的培养青年艺术人才的新路子,提高了青年艺术人才的艺术修为并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琴艺术已于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口头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6年,国务院将古琴艺术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浙派古琴是我国古琴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它源起于南宋,主要艺术风格追求“微、妙、圆、通”的“希声”音色以及“清、微、淡、远”的艺术境界。代表人物以徐元白为首,另有张味真、姚丙炎、黄雪辉等。而以姚丙炎、姚公白、姚公敬父子三人为代表的浙派姚门琴韵具有稳健恬淡、含而不露、生动而不流俗的独特琴风,深受琴界乃至音乐界的推崇,为浙派古琴流派的发扬光大作出了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