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厅真情帮扶产业发展 助推石梁全面脱贫

24.12.2015  23:44

真情帮扶产业发展    助推石梁全面脱贫

——省教育厅对口帮扶天台县石梁镇工作侧记

天台县石梁镇在省会杭州一直有一个联系紧密、情真意切的“远亲”——浙江省教育厅。从2008年开始,石梁镇被确定为省教育厅的对口帮扶单位。八年来,省教育厅充分发挥在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人才、智力优势,为石梁镇规划描绘、教育发展、村庄整治、产业扶贫等新农村建设方面带来切实的帮助,有力推动了石梁镇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省教育厅深入调研,以“结对帮扶企业”为抓手,充分整合政府、企业、农村优势资源,加快推进政企村“连心桥”建设,真正使企业和村民走上脱贫致富路。

八年助力发展,省教育厅对石梁的帮扶,从造桥修路等“输血”型为主,逐步转向扶持产业,辐射村民的“造血”型为主,实现精准帮扶。石梁镇拥有7万亩毛竹林,约占天台县一半,毛竹产业的发展与全镇75%人口收入息息相关,但因交通不便等原因,当地竹产业长期处于“价格低、销路窄、利润薄”的窘境,省教育厅为提高毛竹利用价值,本着“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理念,于2013年,帮助“竹乡”大同引进了天台运发工艺品厂(俗称大同毛竹厂),并在企业发展壮大和转型升级期间,主动结对帮扶,帮助企业增强“造血”功能,促进毛竹产业健康发展。该厂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积极投身当地社会公益活动,主动接力“输血”,特别是在今年“消除4600”工作中发挥了模范带头的作用。

一、引智“造血”,搭建企业发展“新平台

(一) 送智“把脉”,补齐企业发展“短板

近年来,由省教育厅牵头的“送智”工程,为大同毛竹厂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的智力支持。

一是深入调研,入企诊断。自结对石梁镇以来,省教育厅刘希平厅长“八上石梁”,坚持每年一次带领科技“智囊团”对石梁进行调研,为企业“把脉”。2014年,针对大同毛竹厂产品竞争力还不够强、产品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省教育厅提出了丰富产品种类、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优化产品结构的转型升级发展战略,并建议利用坦头镇车垫优势大力开发车垫株、门帘株等新产品。

二是组团送智,优惠服务。省教育厅和镇政府一起组织浙江农林大学、省农科院、市农科院、县镇科技人才组成“送智团”,每年派出骨干专家担任企业指导员,为企业提供“诊断”服务。2015年,“送智团”对企业进行4次实地调查,开设3场“企业发展大讲堂”专题培训,培训内容涉及企业业务拓展、风险防范和管理制度规范等,培训竹农和职工人数达236人,实现企业职工培训全覆盖。

三是借智发展,勇于创新。省教育厅把带领大同毛竹厂管理人员外出调研列入重要帮扶措施,先后考察调研了安吉、仙居、温岭等地毛竹工艺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学习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寻自身找发展“短板”,为今后发展积累经验。今年年初,大同毛竹厂在培山车间引进竹垫珠加工设备和技术,产品质量和产量均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 融资“造血”,破解企业发展“瓶颈

自去年以来,省教育厅积极深入调研,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成本高、融资渠道窄”的问题,实施融资“造血”,努力破解难题。

一是以“参股送红”方式投入资金。省教育厅在2014年投入20万元入股支持大同毛竹厂发展,今年考虑到企业在当地积极发挥的惠民作用,再投入20万元资金帮扶。省教育厅在“参股送红”项目中连续两年向同一家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尚属首次。

二是争取政策性项目资金帮扶。省教育厅多次与县政府、县农办等部门联系,主动为企业争取政策性项目资金,预计年底将为企业争取40万元山区经济转型升级项目资金。

三是积极加强政银企合作。加强建立政银企发展平台,积极引导企业和台州银行、天台农业银行等银行进行借贷合作。2015年帮助企业成功向银行贷款95万元。

二、合作“输血”,构建脱贫致富“惠民网

(一)搭台 联姻 ,助力村企互惠 抱团

今年,省教育厅将农民增收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实施“帮企扶村联户”活动,支持企业爱心辐射更广范围。

一是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由于大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企业发展需要,省教育厅和当地政府积极引导企业和大同百姓优势互补。大同百姓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原材料,企业的发展壮大又能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为当地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大同毛竹厂每年消耗毛竹达3000万斤,解决了大同4万亩毛竹的资源利用问题,今年前三季度企业销售额已突破两千万元;村民入厂变职工,一般平均年收入达5万元左右,直接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二是“抱团”取暖,共同发展。近三年,省教育厅深入企业和村居,积极引导、协调和服务,为企业和贫困村结对帮扶架起一座“连心桥”。大同毛竹厂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入厂上班、在家加工和上门收购等3种就业方式。今年吸收村民实现入厂人数有54人,在家手工加工有52人,直接解决了100多人的就业问题,其中为困难户提供就业岗位18个,为46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提供就业岗位3个,并与当地2000多名竹农建立了长期收购关系。

(二)接力“输血”,勇挑社会责任重担

省教育厅探索把结对帮扶过的每一个基地或企业建成“战斗堡垒”,以点带面,推进全镇经济发展。

一是互联共建,村企共同发展有“新招”。八年来,省教育厅对帮扶过的花卉、水果等基地和大同毛竹厂等企业发展提出以“强企”带“弱村”,以“先富”带“共富”的新要求。2015年,大同毛竹厂与周边包括下洋、培新、中三、大同、大同六村、大同岭脚村等6村达成共建协议,主要共建项目包括帮助贫困村吸收劳动力就业、收购毛竹原材料及支持贫困村美丽乡村建设等。

二是帮扶脱贫,企业立下社会责任“军令状”。大同毛竹厂在2015年分别与培新和下洋村2个扶贫重点村挂上了钩、连上了心,并签订了扶助协议书,扶助时间3年,帮扶内容包括慰问困难群众、为困难人群提供就业岗位及提供毛竹种植技术等,并且在环境保护、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等公益活动中承担起企业社会责任。今年,毛竹厂了解到下洋村孤寡老人何富忠生活困难、葛凤钗户因夫妻患病不能重体力劳作和培新村丁玉兰户因丈夫中风致贫的情况后,主动结对帮扶,为每户人家提供了1个企业上岗机会,使这3户4600元以下低收入贫困户真正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脱贫。